【廣告】
中國叉車的歷史
1987年
4月 廈門叉車總廠與美國卡斯卡特公司合資組建了廈門卡斯卡特叉車屬具有限公司。
同年,我國臺CQD型7.5t電動前移液壓叉車在湖北省黃石起重機廠研制成功。
1988年
大連叉車總廠試制成功了我國臺40t集裝箱叉車。
9月 杭州叉車總廠召開累計銷售萬臺叉車慶祝大會。將0 000臺命名為‘中山號’的CPC3C叉車贈送南極考察站。
10月 中叉公司叉車投放市場10萬臺,慶祝大會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召開。
1989年
3月 中叉公司,經董事會通過,更名為鎮(zhèn)江中聯叉車公司。
4月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è)協(xié)會機動工業(yè)車輛專業(yè)協(xié)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1990年
大連叉車總廠生產的FD150型15t叉車,被科工委任定為西昌發(fā)射用于亞洲一號整體運載和分體火箭運載的專用叉車。
1991年
6月 合肥叉車總廠歷年來累計生產10 000臺叉車。
天津—巴爾干3、4t全部國產化叉車通過鑒定。
1992年
6月 大連叉車總廠引進日本三菱技術,經消化吸收,開發(fā)研制的10~42t級大型叉車系列通過鑒定。
11月 中叉公司成立十周年新聞發(fā)布會暨慶祝晚會在北京國際廣播中心舉行。
同年,安徽叉車集團公司成立。
1993年
李鵬和德國科爾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林德—廈門叉車有限公司合資合同的簽約儀式
2007年
8月 根據中國叉車網提供的2006世界叉車制造商前20排名,合力、杭叉、臺勵福、大叉4家中國企業(yè)名列其中。
9月 工業(yè)車輛分會代表參加了在加拿大召開的2007年世界工業(yè)車輛聯盟會議,并正式加入聯盟。
同年,廣西柳工叉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同年,摩納凱(上海)叉車有限公司更名為龍工(上海)叉車有限公司。
同年,安徽合鍛集團介入叉車行業(yè)。
同年,瑞典科尼起重機在上海設立叉車生產基地。
2008年
5月 工業(yè)車輛分會參加在日本舉行的2008年世界工業(yè)車輛聯盟會議,會議決定2009年7月 由工業(yè)車輛分會承辦,在中國召開2009年世界工業(yè)車輛聯盟會議。
9月 安徽叉車集團公司成立50周年慶典暨22萬臺叉車下線。
同年,德國凱傲集團接管靖江寶驪叉車公司。
同年,湖南山河智能公司介入叉車制造業(yè)。
2009年
2屆世界工業(yè)車輛聯盟會議在上海召開。日常保養(yǎng)每天都要進行,通常每工作50小時后進行一級保養(yǎng),每工作200個小時后進行二級保養(yǎng),每工作600個小時后,進行三級保養(yǎng)。來自美國工業(yè)車輛協(xié)會、歐洲物料搬運協(xié)會工業(yè)車輛分會、日本產業(yè)車輛協(xié)會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è)協(xié)會工業(yè)車輛分會的制造商代表23人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確定2010年9月3屆世界工業(yè)車輛聯盟會議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屆時將與歐洲物料搬運協(xié)會工業(yè)車輛分會的年會同期召開。
同年,日本三菱重工在大連市投資建立了三菱重工叉車(大連)有限公司。
2010年
5月 安叉成功研制國內最大噸位的46t叉車。
同年,蕪湖瑞創(chuàng)叉車有限公司成立。
同年,安徽藍博旺機械集團介入叉車行業(yè)。
叉車的歷史——從1900-2019(一、二)
東歐制造商在叉車發(fā)展的世界歷史中也扮演著次要角色。東歐品牌包括V.T.A. Kraft(原東德),DESTA(原捷克斯洛伐克),Lviv(烏克蘭)和BALKANCER(保加利亞)。在包括古巴、越南和蒙古在內的相互經濟援助成員中,這些制造商實際上是壟斷者。但在其他歐洲國家,幾乎找不到它們的產品。出口西歐的困難,與以下事實有關:東歐的叉車,必須重新技術改造,并使其達到與西歐客戶要求相對應的質量水平。西方進口商的另一個障礙是,東歐叉車零部件供應的等待時間太長。因此,在運營的年份,BALKANCER每年為東歐市場生產10萬臺叉車。在“ perestroika”(蘇聯改革)之后,這個市場為亞洲品牌打開了大門。,東歐用戶無力購買新叉車,因此他們不得不購買二手叉車,而在東歐進行整合的西方公司帶來了他們自己喜歡的叉車品牌。到2003年,BALKANCER的銷售水平急劇下降。同年,摩納凱(上海)叉車有限公司更名為龍工(上海)叉車有限公司。
我們認為,有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需要糾正,即東歐制造商在全球叉車歷史的發(fā)展中沒有發(fā)揮重要作用。后,我們必須對 BALKANCER叉車的關切表示敬意,因為到目前為止,即使是豐田和林德公司這樣排名在全球數一數二的叉車制造商,在當時也不可能年生產那么多數量的叉車,而且如果蘇聯和CMEA(去蘇聯牽頭的經濟互助)不,很難說誰將成為當前的世界叉車市場)。1990年大連叉車總廠生產的FD150型15t叉車,被科工委任定為西昌發(fā)射用于亞洲一號整體運載和分體火箭運載的專用叉車。
Hyster叉車在CeMAT 2005上的這次不尋常的展覽上回顧其歷史。CeMAT 創(chuàng)建于1936年,是歐洲歷史有名的物流展覽之一。
很難說當地企業(yè)何時能夠恢復足夠大的叉車產能。但是,應該指出的是,一些來自保加利亞制造商依然正在蓬勃發(fā)展。包括:Dimex,Sparky,Herkulift等公司。
如今,在物料搬運設備的世界市場上,經濟一體化使得以小型叉車制造商和大公司以相互交換股份和收購的形式出現。幾年來,排名前十位的包括Toyota, Linde, Jungheinrich, Nacco Industries, Crown, Mitsubishi / Caterpillar, Komatsu, TCM, Nissan, Nichiyu.等公司。另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生產能力部分或全部轉移到了亞洲國家(主要是中國)的領土上。在中國,幾乎所有世界主要工業(yè)車輛制造商都已經擁有自己的分部。后,叉車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美學上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制造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圍繞叉車的設計展開,包括定制,功能獨特以及符合人體工程和環(huán)保。2、檢查各部位的緊固情況,重點是:貨叉架支承、起重鏈拉緊螺絲、車輪螺釘、車輪固定銷、制動器、轉向器螺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