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切分軋制過程中,
導衛(wèi)系統(tǒng)保證軋件準確進入孔型進行軋制之外,
還有切分并聯(lián)軋件作用。實際生產(chǎn)中,導衛(wèi)系統(tǒng)保證軋制過程中軋件變形穩(wěn)定性以及彌補孔型
設計不足等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該生產(chǎn)線切分軋制導衛(wèi)系統(tǒng)安裝位置不同,立式
機架入口采用滾動導衛(wèi),水平機架入口采用滑動導衛(wèi);出口除切分機架為切分導衛(wèi)
外,其余均采用滑動導衛(wèi),其中中、精軋出口采用出口導管。滾動導衛(wèi)一般為兩輪,
但切分軋制專用滾動導衛(wèi)為四輪。
安鋼高線軋機有5種滾動導衛(wèi)結構: (1)2V機架人口選用堅固的整體結構型平輥滾動導衛(wèi)。 (2)4V、6V、8V、10V機架選用同一系列、不同型號的二輥式摩根型導衛(wèi)。會造成軋件的扭轉、卡鋼、刮傷、折益、單側耳子、尺寸超籃、綺輥及形狀不正、夸曲等軋側缺陷和軋側事故。 (3)12V、14V機架選用四輥式摩根改進型導衛(wèi)。 (4)16#、18#、19#、20#、22#機架采用摩根第6代RE35LJSX二輥式滾動導衛(wèi)。 (5)24#、26#、28#機架采用摩根第6代RE20USX二輥式滾動導衛(wèi)。 由于預精軋機后的軋件斷面小,運行速度快,因此增設導衛(wèi)尖以改善咬入狀況。
導致線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軋槽加工精度不高。對四線差影響具有決定性作用是K4、K3、K1道次。K4為預切分道次,它對軋件各線尺寸進行分配,K3切分道次對K4道次料型進行修正,K1直接出成品,因此要達到較小的四線差,必須提高對K4、K3、K1道次的加工要求。導衛(wèi)裝置介紹導衛(wèi)裝置是保證軋件正確地進、出軋輥孔型,以達到按所要求的變形條件進行軋制的裝置。 ②孔型磨損不一致。前道次料型不規(guī)矩或孔型系統(tǒng)設計造成的各線軋槽磨損不一致等各 方面因素影響,磨損嚴重的一線料型面積就會增大,造成此線成品尺寸大。 ③軋機兩側輥縫不一致。在換輥調試時,15~18架兩側輥縫控制不一致,輥縫大的一側孔型面積就大,從而導致成品存在差異。 ④預切15架或切分16架進口未對正軋制線。導衛(wèi)中心線雖與軋制線平行,但不重合,偏一側。此時軋件被切分后,偏向的一側面積比正常大,而另一側則比正常小,從而導致兩邊線成品尺寸相差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