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R的概念是在1929年由德國科學家Tausheck提出來的,后來美國科學家Handel也提出了利用技術對文字進行識別的想法。而早對印刷體漢字識別進行研究的是IBM公司的Casey和Nagy,1966年他們發(fā)表了篇關于漢字識別的文章,采用了模板匹配法識別了1000個印刷體漢字。早在60、70年代,世界各國就開始有OCR的研究,而研究的初期,多以文字的識別方法研究為主,且識別的文字僅為0至9的數字。

早在60、70年代,世界各國就開始有OCR的研究,而研究的初期,多以文字的識別方法研究為主,且識別的文字僅為0至9的數字。以同樣擁有方塊文字的日本為例,1960年左右開始研究OCR的基本識別理論,初期以數字為對象,直至1965至1970年之間開始有一些簡單的產品,如印刷文字的郵政編碼識別系統(tǒng),識別郵件上的郵政編碼,幫助郵局作區(qū)域分信的作業(yè);也因此至今郵政編碼一直是各國所倡導的地址書寫方式。
以礦泉水日期為例:1、瓶蓋噴印字符檢測
瓶蓋噴印字符
上圖噴印字符在瓶蓋弧面上,打光會出現中間亮兩邊暗的現象,同時凹凸條紋也比較明顯,一般視覺包裝檢測就有些困難,欣維視覺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可以做到如下效果:
改進后成像的瓶蓋字符
改進后可以明顯看到,字符底色為高亮,字符為黑色,整體感覺在一個平面上,這樣視覺檢測就比較方便了,檢測效果如下:

2、外包裝噴印字符檢測在外包裝上,產品本身及標簽上都會打印上條碼以便企業(yè)建立產品的系統(tǒng),達到企業(yè)實時采集產品條碼信息的要求。欣維視覺系統(tǒng)憑借其出色的讀碼能力,可以準確、迅速的讀取各種包裝材質上的字符。
隨著食品的質量標準越來越嚴格的法規(guī)要求,不僅字符噴碼需要嚴格的檢測,條形碼、二維碼的閱讀、驗證等在許多檢測過程中也變得愈發(f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