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與畢旺、六弦琴等傳統(tǒng)樂器相比,鷹笛的傳承就沒有那么幸運
與畢旺、六弦琴等傳統(tǒng)樂器相比,鷹笛的傳承就沒有那么幸運。鷹笛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由禿鷲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獨奏,有上山、下鄉(xiāng)、春播等曲目。隨著區(qū)歌舞團鷹笛演奏家次旦的退休,鷹笛的傳承陷入了停頓。
讓現代音樂在傳統(tǒng)音樂中舞蹈
作為一個特色民間樂種,西藏傳統(tǒng)民族樂器的演奏長期扎根民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傳播著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音樂文化,有著獨特頑強的藝術生命力,經過一代代藝人上百年的錘煉,已成為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財富。
金剛杵又名“伐折羅”,原來是古印度的,后被密教吸收為法器
金剛杵又名“伐折羅”,原來是古印度的,后被密教吸收為法器。金剛杵多使用金、銀、銅、鐵、香木等材質,形狀一般有一股、三股、五股、九股等。金剛杵代表堅固鋒利之智,象征著所向、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也象征佛智、真如、空性、慈悲和智慧等。在和金剛鈴一起使用時,還有陰陽含義在其內,金剛鈴代表陰性,金剛杵代表陽性,有陰陽和合之意。
扎木聶,又稱扎年
扎木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彈撥樂器。藏語“扎”是聲音,“聶”為悅耳好聽之意,“扎木聶”意為悅耳的琴聲。扎木聶有四弦琴、六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等種類,其中六弦琴以琴體大小適中,彈撥適宜,便于隨歌舞動,深受群眾喜愛,普遍流傳于海南地區(qū)。六弦琴琴身長約一米多,有六個旋鈕,彈奏部分為木質共鳴箱,音色柔和悅耳,琴身輕便。其基本彈法是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撥弦彈奏發(fā)音,邊彈邊唱邊舞。
藏式馬頭琴諾爾丹的夜晚
靈感來自于藏醫(yī)傳統(tǒng)的熱浴療法,藏式熱浴是諾爾丹營地不可或缺的體驗項目,根據每個人對藥療和放松的偏好定制不同的草藥、香料和制法。
洗滌城市里的疲憊,諾爾丹營地做到了別有用心。
作為格魯派的核心寺廟,拉卜楞寺也是青藏高原上藏傳寺廟,如今超過1000 名僧侶在這里修行,18 間大殿和數百間僧舍錯落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諾爾丹營地的創(chuàng)辦人依旦夫婦就是在這里相識的。
諾爾丹的夜晚,并不是你想象中只有孤單的星河草原,圍繞著營地篝火,在藏式馬頭琴的伴奏下,聽五湖四海的朋友分享他們的傳奇經歷,和藏民學一曲當地的歌曲和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