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旋挖鉆機桅桿立桅、倒桅時偏斜
故障現(xiàn)象:
鉆機立桅、倒桅偏斜,桅桿油缸不同步。
故障分析:
桅桿不同步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立桅、倒桅時電比例閥開啟大小不一致引起,若調整電流沒有明顯好轉,則考慮桅桿油缸平衡閥故障,如果平衡閥沒有卡滯且調整閥芯開度無明顯好轉,則是油缸本身存在內(nèi)泄問題。
故障原因:
1.立桅、倒桅電比例閥開啟大小不一致;
2.桅桿油缸平衡閥問題;
3.桅桿油缸密封件損壞,油缸內(nèi)泄。
排故方法:
1.開機,輸入密碼進入顯示屏幕設置頁面,調整電比例閥開啟電流為950mA和850mA,調整過后發(fā)現(xiàn)鉆機立桅、倒桅速度明顯減慢,但是故障依舊,可以確定跟電流無關;
2.拆卸、清洗平衡閥,發(fā)現(xiàn)平衡閥無卡滯現(xiàn)象,調整平衡閥開度,鉆機立桅、倒桅沒有明顯好轉;
3.將油缸拆下來打開后發(fā)現(xiàn)一油缸密封件損壞。更換該油缸活塞密封件后,鉆機立桅、倒桅無明顯偏斜,故障排除。
排故體會:
旋挖鉆機立桅、倒桅偏斜問題主要考慮從三個方面入手:
電路方面;
第二液壓油路方面,檢查液壓油路是否正常;
第三考慮平衡閥和油缸,平衡閥泄漏和油缸密封件損壞導致油缸內(nèi)泄。
旋挖鉆機拆裝鉆桿,這些細節(jié)你注意到了嗎
裝鉆桿:把桅桿前傾3°左右,動力頭落到桅桿端,變幅趴至離地20CM左右,(切記提引器與鉆桿連接處的扁頭一定要豎著)。
然后邊往前行走邊提繩注意隨動架與桅桿之間的距離。提升鉆桿隨動架至滑道缺上端,桅桿調至垂直狀態(tài),緩慢下放鉆桿至隨動架抱住桅桿滑道,然后對準鉆桿與動力頭驅動套的內(nèi)鍵,上升動力頭使鉆桿穿進驅動套內(nèi)。
注意事項:裝鉆桿時,在鉆桿完全提起時一定要慢提鉆桿,使鉆桿慢慢提起,防止鉆桿提起時速度過快,鉆桿會撞動力頭。
桅桿無缺口的機型:倒桅桿至水平狀態(tài),變幅下趴,然后把隨動架兩邊的支耳打開,剩余操作跟有缺口的機型的一樣。鉆桿裝好后,把桅桿倒至水平狀態(tài),變幅下趴,然后把隨動架兩邊的支耳放下,使隨動架支耳與桅桿的滑道連接,再把桅桿立起來。
拆鉆桿,滑道頂端有缺口的機型:桅桿調垂直狀態(tài),動力頭落至端.變幅趴至離地面20CM左右,提升鉆桿到隨動架出滑道缺口處,使鉆桿從動力頭驅動套中完全抽出,桅桿往前傾斜3°左右,使鉆桿不在動力頭的正上方,按浮動放鉆桿至鉆桿挨到地面。然后邊后退機器邊按浮動放繩(意事項:隨動架與桅桿之間的距離,不可太近也不可太遠。另外鉆機后面要有足夠的距離),直至鉆桿放到地面上。
灌注水下砼時如何防止斷樁?
3、預防措施:
1)導管使用前,要對導管進行檢漏和抗拉力試驗,以防導管滲漏。每節(jié)導管組裝編號,導管安裝完畢后要建立復核和檢驗制度。導管的直徑應根據(jù)樁徑和石料的粒徑確定,盡量采用大直徑導管。
2)下導管時,其底口距孔底的距離不大于40-50cm,同時要能保證首批砼灌注后能埋住導管至少1m。在隨后的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m范圍內(nèi)。
3)砼的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要求和易性好。若灌注時間較長時,可在砼中加入緩凝劑,以防止先期灌注砼初凝,堵塞導管。
4)在鋼筋籠制作時,一般要采用對焊,以保證焊口平順。當采用搭接焊時,要保證焊縫不要在鋼筋內(nèi)形成錯臺,以防鋼筋籠卡住導管。
5)在提升導管時要通過測量砼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導管長度,認真計算提拔導管的長度,嚴禁不經(jīng)測量和計算而盲目提拔導管,一般情況下一次只能拆除卸一節(jié)導管。
6)關鍵設備要有備用,材料要準備充足,以保證砼能夠連續(xù)灌注。
7)當砼堵塞導管時,可采用拔插抖動導管,當所堵塞的導管長度較短時,也可用型鋼插入導管內(nèi)進行沖擊來疏通導管,也可在導管上固定附著式振搗器進行振動來疏通導管內(nèi)的砼。
8)當鋼筋籠卡住導管后,可設法轉動導管,使之脫離鋼筋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