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催化臭氧工藝對臭氧發(fā)生器有什么要求?
在臭氧消毒中,臭氧濃度很低,因此對臭氧發(fā)生器沒有什么要求。在深度處理中,臭氧投加量大;且氧化反應困難,從反應動力學角度,希望臭氧濃度高;因此,供氣濃度高的臭氧發(fā)生器是選擇的方向。隨便說一句,即使臭氧濃度很高的供氣,氣體中絕大部分仍然是氧氣。
臭氧發(fā)生器,有的使用純氧源,有的使用空氣源。除臭氧供氣濃度外,空氣源將會給深度處理中總氮的去除帶來影響,不建議采用。這是我們的研究成果。
深度處理塘:通常作為塘系統(tǒng)的后一級,接納兼性塘或曝氣塘出水,或設置在常規(guī)二級生物處理設施后,作為進一步凈化有機物、病原菌和去除部分氮、磷之用。深度處理塘在污水處理廠和受納水體間起緩沖作用。其處理對象為常規(guī)二級處理工工藝的處理出水,以及處理效果與二級處理技術相當?shù)姆€(wěn)定塘出水。其處理目的是使出水達到一定的標準,以滿足受納水體或回用時對水質(zhì)的要求。深度處理塘一般采用好氧塘的形式,也有采用曝氣塘形式的,用兼性塘的則較少。通過深度處理可使BOD、COD等指標進一步降低,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細菌、藻類以及氮、磷等植物性營養(yǎng)物質(zhì)。
(9)厭氧反應pH值以7.2~7.4 為好,一般希望原廢水的pH值為6~8,堿性狀態(tài)能有機酸的過分積累,增加緩沖能力,微堿性促進菌的增長。 (10)馴化過程中通過觀察揮發(fā)性有機酸(V F A)的變化,可以從中判斷整個厭氧反應的過程情況。 (11)通過對氧化還原電位的測定,來判斷厭氧環(huán)境。 (12)通過注意對C O D 去除率的變化情況的觀察,從中可以判斷馴化情況。 (13)觀察厭氧污泥外觀變化情況,隨時觀察生物相。 ?要注意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在2mm左右,不使厭氧層過分增長,通過調(diào)整水力負荷(改變回流水量)等形式使生物膜脫落均衡進行。同時隨時進行鏡檢,觀察生物膜生物相的變化情況,注意特征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