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魯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據(jù)傳此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于孔子,故給其子起名為鯉,字伯魚。據(jù)傳此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于孔子,故給其子起名為鯉,字伯魚??鬃幼?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guān)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jīng)常進行思考,也常發(fā)表一些見解。是年孔子開始為委吏,管理倉庫。
魯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干一些粗活。
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 郯子來到 魯國朝見,孔子向郯子詢問 郯國古代官制??鬃娱_辦私人學(xué)校,當在此前后。
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所以自稱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這一年, 齊景公與 晏嬰來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 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jié)識了齊景公。
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 孟懿子和 南宮敬叔學(xué)禮于孔子。相傳孔子與 南宮敬叔適周問禮于 老聃,問樂于 萇弘。
可以區(qū)別“君子”與“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義”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養(yǎng)的“小人”,則只知道“利”而不知道“義”。這就是孔子在《論語· 里仁》中說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有人認為孔子既然重“義”,則勢必輕視體力勞動。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墩撜Z》中記載他對想學(xué)農(nóng)的弟子 樊遲十分不滿,罵他是“小人”,這是因為孔子認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擔的是更大的責任。他要讓他的學(xué)生成為價值的承擔者而不是一個農(nóng)民。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