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為什么刺青不會脫落?
因為刺青的染料,并不在或不斷脫落的表皮,而在更深入的真皮。
不過說是很深,其實也是相對皮膚來看的。真皮,在身體的不同部位,深度不太一樣,大約是落在0.05-0.1mm左右。也就大概一張紙的厚度。
如果刺青時,刺的不夠深,那很快顏色就會隨著表皮細胞更新而消失。
刺青的過程中,根據(jù)一些研究的統(tǒng)計結(jié)果,每分鐘蕞少是50次;蕞多可以刺破皮膚3000次。每次針頭刺入,都會引起一個傷口。然而,刺針只是單純產(chǎn)生傷口,染料比較多是隨著傷口,滲透進到皮膚內(nèi)的(當然多少也會有刺針帶進去皮膚的)。
這些傷口跟染料,會開始提醒身體引發(fā)發(fā)炎反應(yīng)。這表示我們的身體,會將一大堆的抵抗系統(tǒng)細胞發(fā)送到傷口部位,保護我們的傷口,并對侵入我們身體的物質(zhì),也就是那些“染料”作出反應(yīng)。
紋身從古至今,在世界各地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紋身可能始于一萬四千年以前的石器時代。埃及的金字塔是初個歷史的證據(jù),內(nèi)有存放超過四千年的木乃伊,男女身上各刻有明顯的紋身杰作。這項藝術(shù)流傳于整個古代的世界,克里特島、希臘、波司、阿拉伯,甚至公元前兩千年穿越亞洲到中國和緬甸。
二千五百年前,移居的蝦夷人帶著紋身從中國到日本,而使得紋身在日本發(fā)展成高度的藝術(shù)——以它美麗的設(shè)計,敏銳的色彩及獨特的立體形態(tài)。日本的技術(shù)仍然保密了有數(shù)世紀之久,因為他們不允許外國人進入日本。直到對西方門戶開放,這種現(xiàn)象有了轉(zhuǎn)變。
紋身師一定要熟悉使用焊接設(shè)備的知識。本章不是告訴你應(yīng)如何焊接,而是你應(yīng)該閱讀關(guān)于這一課題的書,應(yīng)該練習不銹鋼碎片或是針桿的焊接,從而熟悉這一過程。當你能夠熟練并很有信心地操縱紋身機時,你就可以開始針的制作了。
開始將舊的針組從它們各自的針棍上分離下來。在一個垃圾桶上做這項工作,以使碎屑掉到垃圾堆里。清除桿上的所有殘余并把它們放在一邊。將所有清理好的針桿都排成一排,割線的放在一邊,打霧的放在另一邊。下一個預備步驟就是選擇針。你面前的一小包裝了1000根不銹鋼針,它們不全是完好的。作為紋身用的針有20%或更多數(shù)量殘次品不能使用,當制作單針時作為附加物它們?nèi)钥梢员焕?。從小袋里拿走一打針,把它們放置在光滑的表面。在制作針桿時要極為小心,需要在眼部高倍放大鏡下進行。檢查所有的你從袋子中拿出的針,并在明亮的燈光下,用個好的眼部放大鏡并花費時間仔細挑選一下,用銼刀將不好的針磨光,將它們保存起來,因為在制作用來焊接在單針割線用的紋身針時還可以使用。
給皮膚顏色較深的人紋身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在顏色深的皮膚上紋身不會像在白皮膚上那樣明顯,尤其是皮膚特別黑的人。與想像的相反,使用白色的色料也不是在黑色皮膚上紋身的好辦法。紅色和黑色的色料呈現(xiàn)的效果要更好。
不要總想著去使用白色色料,即使是在黑色皮膚下,它看上去也不是很清晰,在拉丁人、墨西哥人和東方人身上,所有紋身的顏色都會很好地呈現(xiàn)出來。黑色皮膚的人總是在猶豫是否要去紋身,它們擔心紋身在他們的身上效果不是很好。這就需要做一些溝通方面的工作了,并向他們保證紋身看上去會非常棒。
收集一些以前的黑色皮膚顧客的照片,并把它們給新認識的紋身顧客看,這樣會對他們勉強的情緒很有說服力。你需要記住的另一件事是要盡力讓皮膚特別黑的人在其前臂的內(nèi)側(cè)紋身,在那個地方通常會稍微白一些,紋身也會稍顯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