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輿情從誘因到爆發(fā)極為復雜,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交互之后,公眾、媒體出發(fā)于不同目的將輿情推至風口浪尖,對政府、企業(yè)形成嚴峻挑戰(zhàn)。那么政府、企業(yè)想要有效管控輿情,進行輿情應對處置,怎樣才能與鍵盤黨打成一片,就必須掌握好引導傳播輿情的的心里。
(1)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即一個人內心所激發(fā)出心理抗拒,是網(wǎng)絡輿論應對與引導中常見的現(xiàn)象。如果在交流中過分強調己方的意見,就會引起對方心里不適,對方就會本能地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好奇心也可以產(chǎn)生逆反心理。越是禁止的,人們越是好奇。另外,過分夸張和言過其實也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一些政府、企業(yè)、機構在危機處置中如果使用過多空泛的大話套話,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網(wǎng)絡應對和管理中很有啟發(fā)。比如,這一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樣的事實:過分限制某些信息的傳播,反而會激起更多人們傳播這些信息的欲望。阻止謠言的傳播往往讓謠言傳播得更快,這是因為:很多人傳播某個消息,其實并非是因為他們相信這個消息,而僅僅是出于他們“打破了某種限制自己自由感”的逆反心理。
(2)態(tài)度比事實更重要
在快速閱讀的新媒體時代,傳播力和影響力經(jīng)常并不在于事實和邏輯的傳遞,而在于態(tài)度和情感的傳遞,這就是態(tài)度傳播。
比如戒煙,人都知道抽煙有害健康,但只有讓人痛恨吸煙,才有可能戒煙。有時候理性告訴人應該怎么說,但是人就是不喜歡,或者不習慣。所以,傳播力生成和影響力要素中最直接的,就是情感和態(tài)度的傳遞,在傳遞信息的同時注意情感和態(tài)度的塑造。
在一些災難性事故的政府新聞發(fā)會上,即使發(fā)言人發(fā)布的事實再翔實,如果缺少一句真誠的道歉,沒有一句溫暖人心的慰問,其效果也不會很理想。盡管最基本的傳播是事實傳播,但在情緒對立對方先有偏見的情況下,最有效的傳播是態(tài)度傳播,即最重要的是把你恰當?shù)皿w的態(tài)度首先傳遞出去,否則就很容易形成各說各話、各執(zhí)一詞的局面,失去了第一時間爭取對方諒解和理解的機會,也不利于為下一步更好事實傳播而準備的必要基礎。在危機面前,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對錯,甚至也不是真?zhèn)?,而是“態(tài)度”。
(3)壞消息與刺激的癡迷
壞消息總比好消息傳播得快。人們之所以更加容易關注負面新聞,是因為在漫長的演化中,人類只有擁有了超強的危險感知能力才能生存,而“壞消息”往往意味著危險。生活在社會中底層的大多數(shù)人,他們的焦慮感和不安感更加強烈,所以也就越對危險信息更加敏感;在極短的時間里跟著感覺走,選擇那些更“刺激”人們情感和情緒的信息進行轉發(fā),而那些更為完整、理性、嚴謹?shù)男畔?,往往在網(wǎng)絡的眾聲喧嘩中沉沒底層。所以,危機預防比危機應對更重要。
(4)敘事戲法
從受害者角度的描述,和從施害者角度描述,傳遞給人的好惡程度就有差別。同一素材的不同敘述結構,也會提供不一樣的故事。此外,語言風格、感情色彩等也能影響同一事實所帶來的殺傷力。
(5)雙面?zhèn)鞑?
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受眾,提供雙面乃至多面信息,有助于他們了解事件復雜性,從而更加理性地進行判斷。傳播學規(guī)律認為,一般來說雙面展示更有說服力。比如先說一個缺點,再說一個優(yōu)點會有更好的效果。
但是,對傳媒素養(yǎng)較低的群體,應該優(yōu)先考慮的是不要把他們弄糊涂,所以最好是就事論事,提供簡單清晰的單面事實甚至斷言,反而有好的效果。
(6)從眾心理
公眾可以極化和放大信息。所以,爭取好評的捷徑是爭取最先的好評。
如果群體中一開始就有人認為一個人好看,整個小組的人就會越來越認為這個人美麗動人。大家的互動就像一個回音室,會很快把聲音變大并變得更加極端。
(7)“定時*”效應
政府或企業(yè)形象、品牌構建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一旦這一形象在網(wǎng)民心中樹立起來,要否定它十分困難。網(wǎng)民如果認為一個人或者品牌是“好”的,你就是有一百個理由,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會有一千個理由為之辯護。好的形象應該是一個多面的、豐滿的、有人性的形象。如果形象過于偉岸和完美,就會形成“定時*”效應,稍微一個小瑕疵就會立即引爆,形成戲劇化效果,引發(fā)危機。
最后,小編想告訴大家,無論如何預防危機才是關鍵,如有突發(fā)輿情,找對場子,抓住心里才是輿情應對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