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滄浪亭街:東出烏鵲橋路,南出竹輝路,西口在人民路。因面對滄浪亭而得名。原為彈石路面,1982年翻建為小方石路面,同時墊高路基,長562米,寬2~8米。西段原稱滄浪亭前,南段原名三家村,1956年改稱支農(nóng)村。1980年統(tǒng)稱今名。巷西有古典園林“可園”,2015年整修后對外開放。
名人古跡:
滄浪亭,位于蘇州市三元坊滄浪亭街3號,是一處始建于北宋的中國漢族古典園林建筑,始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其占地面積1.08公頃,是蘇州現(xiàn)存諸園中歷史為悠久的古代園林。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齊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園內(nèi)除滄浪亭本身外還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樓等建筑和景觀。滄浪亭于1982年列為江蘇省保護(hù)單位,2000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蘇州古典園林增補項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hù)單位。
天然馬蹄石有許多花色品種和紋理,石材的表面有不同的處理和拋光,天然石材的變得各式各樣,對于任何一種種類的需求,馬蹄石天然石材良好的抗壓性,其成為了一種很好使用的建筑材料。
馬蹄石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髦的建筑材料,比較低碳環(huán)保,天然的花崗巖具有著一定的厚度和懸掛的技術(shù),使設(shè)計的墻壁和石頭之間要有一定的厚度,所以馬蹄石石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及生活的右手,可以感受到夏季涼爽,冬季溫暖,有利于節(jié)約能源和減少排放。實現(xiàn)了綠色建筑裝飾。
(1)坑槽:局部彈石沉陷,坑深大于3cm或彈石被壓裂、破碎露出砂墊層,面積在0.04m2以上。(2)翻漿:由于排水不暢或砂墊層滲水性差,被車輪擠壓后形成泥漿冒出路面。(3)沉陷:彈石路面局部低于正常路面,用3m直尺測定,高差一般大于3cm以上。(4)車轍:路面縱向產(chǎn)生低于正常路面的長條形凹槽,深度一般在3cm以上。(5)擁包:路面出現(xiàn)高于周圍正常彈石的隆起部分。(6)嵌縫砂流失:彈石路面兩個彈石間的縫隙深度往往超過1cm。(7)損邊:路面邊緣損壞,邊石也隨之歪倒或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