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西方雖然民族眾多,但是在基1督教文化的影響下,喪1葬禮俗基本大同小異,下面就說說西方喪禮中比較一致的方面。七是親屬代表講話,也要先寫出底稿,主要講逝世者生前的功績,對領導、群眾、親.友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示感謝,并表明要承遺志,化悲痛為力量,搞好工作和學習,報答領導和親友的。西方殯葬禮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1容、送葬哭喪、宴謝、祭奠等程序,基1督教儀式幾乎貫穿其中。一般由神父主持追悼會。神父介紹死者生平并為之祈禱,下邊親友則一同禱告。完畢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著棺1材走向墓地,神父、親友跟在后邊送葬。下葬時,神父還要再為亡者祈禱。無論是初終還是在教堂,也無論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時,親友都不能大聲嚎哭,只能默默流淚或嚶嚶啜泣,意為不要打擾死者靈1魂安靜。下葬時,隨土撒入一些花瓣,葬畢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鮮花,親友就可以默默離開墳墓。人們在居喪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舉行祭亡1靈儀式。
現(xiàn)代西方,喪事不再是各自操辦,而是由殯儀館“一條龍”服務。宗1教儀式、紀念儀式均在殯儀館進行。送葬也由殯儀館靈車送。他們對死者相當敬重,殯儀館接送尸1體時,其他車輛主動讓道,并鳴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肅立。
殯儀館的主要內(nèi)容:
主要工作任務和職責是:貫徹執(zhí)行國家和省、市有關殯葬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guī)定,弘揚社1會主義精神文明范疇的移風易俗,破除喪1葬陋習、封建迷1信,負責全市死1亡人員遺體的接運、冷藏、火化、骨灰存放。殯儀館為殯葬提供接運尸1體、火化、骨灰寄存以及悼念活動會場等項服務。并開展上門布置靈1堂服務、遺體的穿衣、整1容、告別、代2寫橫幅挽聯(lián)、布置會場、禮1炮、樂隊、攝像及祭奠、守靈等多項自1選項目,為廣大喪戶服務。
當然去殯儀館也有一些禁忌
(一):久病之人、身體虛弱之人、靈異體質(zhì)之人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必須要穿上紅色內(nèi)衣、內(nèi)褲、紅襪子回避大吉。如果參加葬禮返回后,身體突感不適,應盡快找信得過的堂口師傅,除晦洗孝為佳。
(二):新婚期未出百天、月房期未出百天及身上有傷口未愈合者,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除了采用紅色內(nèi)衣之法外,身上有傷口的朋友,還要在包裹傷口的紗布外,拴上五色線、或九色線,回避大吉。
(三):即將面臨重大考試之人、升官之人、外出遠行之人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需要隨身佩戴文昌帝君錦囊,或魁星令牌,回避方可。
(四):正所謂“先死為大”,參加葬禮時一切都應以逝者為大,無論和亡人是什么關系,都應肅然恭敬。不可對逝者品頭論足,談論是非。以免先人挑禮,煞氣臨頭。
(五):參加葬禮時,如若不小心碰掉、碰壞了葬禮上的祭品,均應及時和喪家聯(lián)系,心生懺悔,坦誠道歉,盡量恢復原樣。萬不可置之不理,以免輕者沖撞煞氣,重者霉運不斷。
新中國第一份火葬倡議書
1956年4月27日,在北京中1南海懷仁堂黨1中央的一次工作會議上,毛1澤東提議“所有的人身后都進行火化,不留遺體,并且不建墳墓”。這樣的習俗,一直延續(xù)了三百多年,這就是史學家說的:神州不復漢衣冠。大家都同意毛1澤東的提議。會議休息期間。秘書把一份厚厚的折子送到毛1澤東主1席的手中。折子上是用毛筆書寫的端莊清秀的正楷字。毛1澤東微笑著展開折子,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用他那濃厚的湖南口音說:“書法不錯嘛!”然后展開一看,是一份實行火葬的倡議書,倡議書在論述了殯葬改革的意義后,要求凡贊成火葬的人簽名。毛1主1席看完后,滿意地點了點頭,連聲說:“好,好!“隨即他從沙發(fā)上站起來,掐滅了煙蒂,大步走到一張大寫字臺前,揮筆寫下了”毛1澤東”三個瀟灑的大字,而后他微笑地對身旁的人說:“你們誰來呀?”彭1德懷、周1恩來、康生、劉4少奇等人湊過來,這時站在毛1澤東右邊的朱1德順手拿起了毛筆,在毛1澤東名字的后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周來l來等150多名與會同志都簽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