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蛋黃酥的歷史起源
蛋黃酥的歷史,要從酥皮開始講起。土耳其有種名叫SuBrei的古老點心,可能就是漢語“酥皮”的音譯。這種點心制作過程不難,于小麥面團中裹入油脂,經(jīng)過反復折疊,形成數(shù)百層面皮-油脂-面皮的分層,在加熱的時候面皮中的水分受高溫汽化,形成了層次分明又香酥可口的酥皮。
這種點心,基本指向了酥皮早的發(fā)源地:中亞。7世紀,阿拔斯王朝時期酥皮就已初具雛形。在占據(jù)了中東、北非和西亞大部之后,751年,阿拉伯人在怛羅斯戰(zhàn)役中戰(zhàn)勝強大的唐帝國,因此獲得了相當范圍的耕地,也打通了通往南亞次大陸:印度的大門。從此,原產(chǎn)自中亞的小麥粉遇上了黃油、糖漿、堅果、奶酪、這些輔材和香料,沙特的椰棗酥、伊朗的波斯酥、摩洛哥的三角酥、希臘的妃樂酥都在那個時期誕生。
蛋黃酥的成分
蛋黃酥的表皮,采用有機的小麥粉制作而成,柔韌有道,能打造出香酥的口感。海鴨蛋黃須取新鮮的、完整的一顆,做出來的蛋黃酥才夠美味,綿沙柔軟的海鴨蛋黃,透過薄薄的酥皮,加上綿甜軟糯的紅豆沙,再覆予一層清爽滑嫩的雪媚娘,緊緊地裹在紅豆沙與海鴨蛋黃的面上,蛋黃酥的表面后刷上一層蛋黃液,用搟面杖頭在每個蛋黃酥餅胚頂粘上黑芝麻,放進烤箱,讓其美味得到更為充分的搭配。
如何辨別鴨蛋的好壞
1、外觀法。鴨蛋外殼有一層白霜粉末,手擦時不很光滑,外形完整的是鮮蛋, 外殼光滑發(fā)暗、不完整、有裂痕的是不新鮮的鴨蛋。
2、手搖法。購鴨蛋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鴨蛋搖晃,沒有聲音的是鮮蛋, 手搖時發(fā)出晃當?shù)穆曇舻氖菈牡?。聲音越大,壞得越厲害?
3、照射法。用手輕輕握住鴨蛋,對光觀察,好鴨蛋蛋白清晰,呈半透明狀態(tài), 一頭有小空室,壞蛋呈灰暗色,空室較大。有的鴨蛋有污斑,這是陳舊或變質(zhì)的表 現(xiàn)。
4、漂浮法。取水500克, 加入500克,溶化后,把鴨蛋放入水中,橫沉在 水底的是新鮮鴨蛋,大頭在上、小頭在下稍漂的,是鴨蛋放的時間過長,完全漂在 水上的,是壞蛋,這種蛋已經(jīng)變質(zhì)。
蛋黃酥的制作小貼士
1、關于蛋黃,的是腌好的咸鴨蛋,自己把蛋黃剝出來,我實在找不到好的蛋黃,只好選擇袋裝的,蛋黃處理方法網(wǎng)上有好幾種,有的用油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搜
2、方子中面要揉到出膜狀態(tài),這樣油酥皮的延展性比較好,不容易破,口感也好
3、烘烤的時間還有溫度都是參考值,大家要根據(jù)自己烤箱情況來
4、紅豆沙可以自己炒制也可以買,一些大品牌的比如蓮香樓、順南這些都是百年或是幾十年的廠家,還是可以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