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天敵昆蟲
天敵昆蟲是一類寄生或捕食其它昆蟲的昆蟲。它們長期在農田、林區(qū)和牧場中控制著害蟲的發(fā)展和蔓延。天敵昆蟲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對于某些害蟲發(fā)生、成災起著制約作用,對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保持物種多樣性起著重要作用。
常見的天敵昆蟲石門臺自然保護區(qū)基本上都有,如螳螂,蜻蜓,虎甲,步甲以及瓢甲等均較為豐富二值得一提的是寄生性天敵昆蟲也較為豐富。
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大目,除了廣腰亞目之外,大多數的種類為寄生性天敵昆蟲:石門臺膜翅目記錄34科121種,除了少數外,多為寄生性的類群,如各類小蜂,姬蜂,繭蜂,赤眼蜂等。
天敵昆蟲只是相對的,當一個地方的天敵昆蟲太多的時候,就可能出現成災的情況。這時就成了害蟲了。大自然其實就是處在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之中,當一個地方的害蟲全部消滅后,天敵昆蟲也就失去了食物來源,也會緊接著滅1絕。也許這就是相生相克吧。
種類介紹
瓢蟲的種類非常繁多,任何時候我們都能在花園里發(fā)現不同種類的瓢蟲。腫腿蜂用尾刺蟄刺寄主注入蜂毒,將寄主麻1痹后,拖到隱蔽場所,然后守衛(wèi)警戒。我們可以從它們的顏色上加以區(qū)別,有些是黃色,有些是桔色或紅色,我們也可以根據它們的體型來區(qū)別,有些體型瘦小,有些則較為粗壯。識別它們的途徑是通過它們身上的斑點,有些瓢蟲有兩個斑點,有些有9個,有些有12個,有些則一個也沒有。
全世界記載約500屬5000種。中國已記錄近400種。其中,植食性的品種約占1/6。其中一些種以栽培作物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馬鈴薯瓢蟲和分布于印度-馬來亞區(qū)的茄二十八星瓢蟲危害馬鈴薯和茄子。食植瓢蟲亞科的大多數種類取食茄科、葫蘆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蕁麻科、五味子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數種類取食蕨類(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種以栽培作物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馬鈴薯瓢蟲和分布于印度-馬來亞區(qū)的茄二十八星瓢蟲危害馬鈴薯和茄子;分布于印度-馬來亞區(qū)的瓜裂臀瓢蟲為害瓜類;分布于印度-馬來亞區(qū)的大豆瓢蟲和分布于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蟲為害大豆。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蟲。在瓢蟲亞科中的食菌瓢蟲族以真菌為食。
寄生行為
麗蚜小蜂為孤雌生殖,一般在產卵時雌蜂會用觸角對寄主進行觸碰或敲打探試,以判斷該寄主是否已被寄生,若試探到寄主體內已有麗蚜小蜂幼蟲,則不對寄主進行寄生行為;如果檢查到寄主體內有其它寄生蜂的卵,或放棄寄主,或用產卵器把這個卵推向一邊或者將其刺破,然后再產卵。推測麗蚜小蜂可能在產卵時在寄主體表存在某些標記,或能夠感受到 已被寄生的寄主生理狀況的改變,從而可以100%避免自我再寄生。在23℃至29℃范圍內是麗蚜小蜂適產卵溫度,單雌產卵可達100粒以上。 麗蚜小蜂一般對溫室白1粉虱或煙粉虱2-3齡若蟲上發(fā)生的寄生行為多于其他齡期的若 蟲,且寄生行為常在清晨進行。寄生時麗蚜小蜂用其產卵器刺入粉虱若蟲腹部,開始產卵, 若蟲初被寄生后并不立刻死,發(fā)育過程仍可進行,直至到達4齡中期才停止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