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合成基礎油以及植物油基礎油三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0%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和植物油基礎油調配的產品,酯類油做為滑油高等使用。
合成潤滑油是指由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基礎油,合成基礎油有很多種類,常見的有:合成烴、合成酯、聚醚、硅油、含氟油。合成潤滑油比礦物油的熱氧化安定性好,熱分解溫度高,耐低溫性能好等優(yōu)點,但是成本較高,可以保證設備部件在更苛刻的場合工作。
酯類分子中所含氧元素使它具有正電極;含氫元素使它具有負電極。由于電極作用,可以使酯類分子吸附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稱為黏附分子油膜的油層。正是這層黏附分子油膜使酯類油從其它因黏性而形成油膜的油中脫穎而出。當引擎啟動的時候,潤滑油性能的好壞就更容易辨別了。那些依靠黏度而形成油膜的潤滑油,在引擎停止工作的時候會從金屬表面流走。當引擎再次啟動時,兩金屬表面的油膜已經消失,引致干啟動的出現(xiàn)。
不管是燃點還是閃點都較高,合成的潤滑油不僅在自燃點上比較高,其閃點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是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比較不容易發(fā)生燃燒的情況,所以使用也會更加的安全可靠,但是對于我們的基礎油而言,它的抗1氧化性能以及它的粘溫性能,還有就是它的高低溫性能來講都是會有所提高的,其實原基油可以作為潤滑油和基礎油,其中一二三類的屬于礦物油,而四五類的則是合成油,所以總共可以分為五大類別,實際上比較常見的只有合成油和礦物油兩種。
IV類基礎油指的聚α-烯烴(PAO)合成油,由餾分烯烴聚合而成,常用的生產方法有石蠟裂解法和乙烯聚合法。同時按照聚合度的不同,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聚合度,分別用來調制不同的油品。PAO無硫、磷和金屬元素,由于不含蠟,所以傾點極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數高,一般超過140。但擁有極強的抗1氧化穩(wěn)定性和很好的低溫流動性,生產工藝復雜,成本比較高,民用市場較少采用。(超級跑車由于排量大、發(fā)動機速溫等特點,此類機油般由III類與IV類配制,粘度在50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