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原模的材料有石膏、蠟、塑料、低熔點合金、不銹鋼和鋁等。原模一般采用澆注、切削或雕刻等方法制作,對于精密細小的網(wǎng)孔或復雜圖案,可采用照相制版技術(shù)。
對于金屬材料的原模,先在表面上形成氧化膜或涂以石墨粉,以便于剝離電鑄層。
電鑄設備由電鑄槽、直流電源(一般是12伏,幾百至幾千安) 以及電鑄溶液的恒溫、攪拌、循環(huán)和過濾等裝置組成。電鑄溶液采用含有電鑄金屬離子的硫酸鹽、氨基磺酸鹽、氟硼酸鹽和氯化物等的水溶液。電鑄的主要缺點是效率低,一般每小時電鑄金屬層的厚度為0.02~0.05毫米。采用高濃度電鑄溶液,并適當提高溶液溫度和加強攪拌等措施,可以提高電流密度,縮短電鑄時間,從而可以提高電鑄效率。這種方法在鎳的電鑄中已獲得應用。
金屬經(jīng)氧化性介質(zhì)處理后,其腐蝕速度比原來未處理前有顯著下降的現(xiàn)象稱金屬的鈍化。其鈍化機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論來解釋,即認為鈍化是由于金屬與氧化性介質(zhì)作用,作用時在金屬表面生成一種非常薄的、致密的、覆蓋性能良好的、能堅固地附在金屬表面上的鈍化膜。這層膜成獨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屬的化合物。它起著把金屬與腐蝕介質(zhì)完全隔開的作用,防止金屬與腐蝕介質(zhì)直接接觸,從而使金屬基本停止溶解形成鈍態(tài)達到防止腐蝕的效果
鈍化處理是化學清洗中最后一個工藝步驟,是關(guān)鍵一步,其目的是為了材料的防腐蝕。如鍋爐經(jīng)酸洗、水沖洗、漂洗后,金屬表面很清潔,非?;罨?,很容易遭受腐蝕,所以必須立即進行鈍化處理,使清洗后的金屬表面生成保護膜,減緩腐蝕。
酸洗鈍化操作中的工藝控制
硝酸溶液單獨用于清除游離鐵和其它金屬污物是有效的,但對清除氧化鐵皮,厚的腐蝕產(chǎn)物,回火膜等無效,一般應采用HNO3 HF溶液,為了方便與操作安全,可用氟化物代替HF。單獨HNO3溶液可不加緩蝕劑,但HNO3 HF酸洗時,需要加Lan-826。使用HNO3 HF酸洗,為防止腐蝕,濃度應保持5:1的比例。溫度應低于49℃,如過高,HF會揮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