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制粉系統:
1. 系統磨機采用HR800型的中速磨,制粉量3-5噸∕小時,設備重量17噸,主電機55KW,入磨風溫小于450℃。
2. 煤粉收粉器采用FMDQ64-4的布袋箱,過濾面積240m2,布袋材料是耐高溫防靜電呢,本設備無死角切且濾袋更換方便。外部采用鍍鋅鐵皮和樹脂巖棉材料保溫。箱體外側安裝有料位計,用以監(jiān)測箱體內部的料位高度。箱頂上部采用PLC自動控制脈沖系統。
3. 主風機為高壓離心通風機,型號為9-26No7.1D。
4. 煙氣爐外殼采用鋼板制作,內部砌耐火磚,有燃燒室和混風室兩部分,兩室間有擋火墻隔離,燃燒室設清灰孔和觀火孔。
5. 助燃風機為9-19No4A離心風機,功率2.2kw,可以保證煤氣的充分燃燒,進而確保安全生產,煙氣管道加冷風和熱風調節(jié)板。
土建部分:
1. 操作室和空壓機房同建在一塊,內部設有隔墻,共計70 m2左右。
2. 主廠房全部采鋼瓦包裝(除布袋箱以外),下部有300mm~400mm高的磚砌墻,外部水泥找平,并根據現場情況適當預留排水孔和電纜孔。房內空壓機的散熱利用排風扇直接排出房外,防止室內溫度太高。
系統環(huán)保:
噴煤制粉系統采用全負壓生產,不存在煤粉泄漏或揚塵現象。設備冷卻水采用封閉循環(huán)。
噴吹技術的發(fā)展
本世紀60年代高爐噴煤技術開始發(fā)展和應用,至8O年代得到廣泛應用。近10年,世界高爐噴煤技術發(fā)展很快,普及率、噴吹量、計量及自動控制水平在不斷提高,噴吹技術也有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富氧大噴煤量技術
高爐鼓風中含氧每增加1%,可增產3%,可多噴煤8~lOkg/t。原蘇聯是世界上富氧率的國家,鼓風中含氧一般在3O%左右。西歐、日本由于鋼鐵限產,鼓風含氧一般只有22%~23%(有的高爐不富氧鼓風)。我國鞍鋼2號高爐在“七五”期間進行富氧大噴煤量試驗,鼓風含氧由21%增至28.59%,噴煤量由73 kg/t提高到170kg/t,取得了利用系數2.4t/m3·d、焦比428 kg/t的好成績。
高爐富氧大噴煤量操作與常規(guī)的富氧鼓風不同,是用煤氧噴槍提高煤粉燃燒區(qū)局部氧氣濃度,以促進煤粉在風口區(qū)的燃燒和氣化。國內外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在相同富氧量條件下,采用高爐直吹管及風口區(qū)局部富氧的方式出提高整個鼓風含氧量更合理。富氧大噴畋是投資少、增鐵節(jié)焦有效且簡單易行的措施,已成為當今世界煉鐵技術發(fā)展的趨勢。
我國高爐噴煤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高爐噴煤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但還存在下列問題:
1)噴煤量增長速度不能滿足要求
統計表明,從l990年到l994年問平均年增噴煤量28萬噸,年增噴煤總量的1995年達到55萬噸。據預測,“九五”末期我國高爐噴煤量將努力爭取達到l000萬噸,需要年均增加100萬噸以上,顯然,目前的增長速度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大力普及,加快發(fā)展。
2)噴煤整體水平較低
因為我國絕大部分高爐噴煤設備是在70~80年代建設的,工藝流程已經落后,設備陳舊,僅鞍鋼等少數企業(yè)對噴煤系統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雖然近年一些新建的現代化高爐新建了噴煤設備,但大多數卻依然采用老流程 這些老流程存在下列共性問題:
制粉設備陳舊、不配套,制約了制粉能力,限制了噴煤量的增加;熱風爐風溫普遍呈下降趨勢,在這種條件下要擴大噴煤量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改造熱風爐提高風溫迫在眉捷;噴煤量要提高到120千克/噸鐵上,富氧是必不可少的工藝條件。但我國高爐尚無專用氧氣機,使用煉鋼親氧常常得不到保證,致使噴煤量不可能達到150~200千克/噸鐵;原燃精條件差,不利于改善料往透氣性,從而阻礙噴煤量的增加。
統計表明,生鐵產量約占5%的重點鋼鐵企業(yè)噴煤量占全國噴煤總量的80%,其余為生鐵產量約占27%的地方骨干企業(yè)的噴煤量;從噴煤設施的建設來看,18家重點企業(yè)中還有1家沒有噴煤設備,36家地方骨干企業(yè)中有15家沒有噴煤設備,地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高爐,全無噴煤設備。可見,高爐噴煤普及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