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日照香爐生紫煙”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千古流傳,作品描寫廬山香爐峰上,初日映照,紫煙氤氳,瀑布高掛,飛流奔騰,展示了盛唐氣象和時人對香爐的偏愛之情。在人們的生活習(xí)慣上認為香爐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禮器。其實香爐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于廳堂或擺于書房案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靈性的香爐賦予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它穿越時光隧道,追逐并領(lǐng)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而假宣德爐一般為“大明宣德年制”的六款,隨意書者為多,字體不規(guī)整。
銅香爐鑄造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圓、長,短不一;質(zhì)料也有銅、鐵、錫、石、陶瓷之別,以示身價有異;刻著不同的花紋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別不同。家庭中供有祖先牌位的,都在供桌上端香爐端正正的放著一個香爐。如果教徒在家里供了佛像,也不忘放一個香爐;這尊灰色陶器蓮花香爐,高13厘米,直徑14厘米,看上去比較大氣,造型比較別致,拿在手里分量較輕,十分罕見。道教徒拜神明也用香爐,都作焚香之用,香爐種類繁多,不同形狀的香爐,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燒不同的香。如大雄寶殿中央或門外丹墀的大香爐,多是銅鐵等金屬鑄造或石雕的,爐身刻有該寺寺名,供信徒插線香之用。大殿供桌上的香爐,有銅、石或瓷質(zhì)的,用以焚燒香。
中國文人與香有著不解之緣,古時官宦人家,多講求焚香,既增強生活,又可作為一種門第身份的象征。銅香爐鑄造所謂沉睡熏陸,宴客斗香,以顯豪奢。銅香爐鑄造香爐也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之物。古人常以此吟詩弄月,且文清細膩,留下了許多傳之后世的佳作。 而到了宋代,人們遠無唐代的豪情與狂放。政事與文事之外,他們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雅趣。無限心意懷情,寓寄香爐中來,香爐已經(jīng)完全滲透內(nèi)化到人的精神之中。道教徒拜神明也用香爐,都作焚香之用,香爐種類繁多,不同形狀的香爐,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燒不同的香。銅香爐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