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泳涂裝前處理工藝注意事項
電泳涂裝前處理工藝與一般溶劑型涂料涂裝和粉末涂裝的前處理工藝比較,雖本質相同,可是基于電泳涂料是專用的水性涂料及其涂裝過程中伴隨著多種物理和電化學反應,在選用電泳涂裝前處理工藝時應注意以下特征:
①被涂物應清洗得更干凈、更徹底,防止被涂物將雜質離子和污物帶人電泳槽液中,影響槽液穩(wěn)定和涂裝質量。被涂物上不允許有油污、水溶性鹽和不良導體的污物附著;前處理后一道純水洗后的滴水電導應小于30jum/cm。
②在電泳涂裝過程中被涂物表面產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前處理后所得的轉化膜應具有較強的抗化學性,也就是說要注意前處理轉化膜與電泳涂料的配套性,也要注意轉化膜的組成。
在電泳涂裝前采用磷化處理工藝可明顯地、較大幅度地提高電泳涂膜的附著力和耐腐蝕性;一般可選用鐵鹽或鋅鹽磷化,在陰極電泳涂裝采用鋅鹽磷化處理場合,應選用耐堿性較好的、P比高的磷化膜。在選擇不當的場合,陰極電泳涂裝的附著力和耐疤形腐蝕性不如未磷化處理的鋼板上的附著力和耐疤形腐蝕性強。3、輸送設備設計不當:工件的輸送方式有多種,設計不當,對生產能力、工藝操作、上下件都會產生不良后果。如選用高鋅磷化藥劑和磷化后不鈍化處理的場合易造成磷化與陰極電泳不配套的惡果。
③電泳涂裝前磷化處理膜應薄而均勻致密、無磷化沉渣或鐵粉附著,為了被涂物表面導電的均勻性,磷化膜不宜厚,一般為薄膜磷化。
④陰極電泳涂裝前的磷化處理膜應達到下表所列的質量基準。
防止帶電入槽涂膜弊病,已有較成熟的工藝技術措施:
1)工件在入槽前保持全干或全濕,一般設置純水噴霧裝置,確保車身外表全濕;
2)工件入槽部位少布置陽極,緩解入槽時的電解反應;
3)增強入槽部位的液流,車身與液流是對向,有利于消除入槽口液面的泡沫和工件表面附著的氣體
4)輸送應平穩(wěn),消除脈動(尤其在慢速的場合);
5)提高槽液溫度(28~33℃),降低濕涂膜的黏性,增強釋氣泡性,能消除車身前端涂膜弊病??墒遣垡簻囟葘﹄娪静垡旱姆€(wěn)定性和泳透力有影響。
應重視極距和嚴控極距在其范圍內
電泳涂裝的極距與靜電噴涂法的極距具有相同的含義,都有的極距范圍。它們直接影響電場強度及其分布,電泳涂裝的極距近了也產生涂膜偏厚和異常附著,極距大了,涂膜偏薄或泳涂不上。電流的大小與涂料的性質、溫度、工作面積、通電方式等有關,一般為30~50A/m2。所以極距是電泳涂裝工藝和設備設計的重要參數之一。電極與極罩都靠槽壁布置,在泳涂寬大的工件時按需在槽底或工件頂部設置電極;泳涂不同類型工件的極距范圍電泳槽斷面及典型間隙尺寸的E值確定。
可是工藝人員認識不到位,未強調控制極距的重要性,設備設計及制造供應商隨工件輸送方式及結構的變化,擴大工件與槽內壁間距。如汽車車身E值由500~550mm,擴大到850mm甚至950mm,并以此為“經驗”,相互照搬設計。在每班運行前和運行中必須建立合適的化學濃度、pH、和溫度,以提供所希望的膜重。極距加大許多,勢必造成電泳工作電壓,直流電源功率增大;電泳槽容積增大和槽液增多,泳涂的膜厚不均節(jié)能減排效果差,投資運行費用高的結局。
電滲:電泳涂裝過程中,漆膜沉積的初始階段
粒子(或離子)電荷不一定全部被中和、放電。沉積所得的漆膜結構是疏松的,含水量相當高,離子能通過。在五金行業(yè)中,電泳鎖具、金屬眼鏡架、自行車部件、文具、皮箱扣、打火機等用品,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電滲的作用是:當繼續(xù)通電時,陰極表面產生的陰離子通過漆膜向陽極方向移動,并在漆膜表面與涂料粒子中和形成新的沉積漆膜。同時,陰離子滲出時夾帶著水分子移動,使漆膜內所含水分逐漸排到漆膜外,后形成含水率很低,電阻相當高的致密漆膜,這種漆膜就可直接進入烘箱中固化,形成終的電泳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