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b 環(huán)境空氣溫度40℃
c 土壤溫度25℃
d 土壤熱阻系數(shù)1.2℃﹒m/w
e 埋設深度1m
f 單回路,間距250mm
g 金屬屏蔽方式:單端接地或者中間交叉互相兩端接地
h 參數(shù)為單回路指點條件下參數(shù),僅供參考,更多回路及敷設方式根據(jù)JB/T 10181.11-2014 、JB/T 10181.12-2014、JB/T 10181.21-2014、JB/T 10181.22-2014、JB/T 10181.31-2014 、JB/T 10181.32-2014等規(guī)范進行計算。固定電纜用的夾具應具有表面平滑、便于安裝、足夠的機械強度和適合使用環(huán)境的耐久性特點。
3.5 電壓試驗、局部放電試驗
序號 試驗項目 試驗電壓 kV
1 局部放電試驗 1.5U0蕞大局部放電量不大于5PC 96
2 交流電壓試驗 kV/30min 160
3 非金屬外護套直流電壓試驗 kV/1min 25
4 沖擊電壓試驗 kV 550
初步判斷主絕緣是否受潮、老化,檢查耐壓試驗后電纜主絕緣是否存在缺陷。
絕緣電阻下降表示絕緣受潮或發(fā)生老化、劣化,可能導致電纜擊穿和燒毀。
只能有效地檢測出整體受潮和貫穿性缺陷,對局部缺陷不敏感。
1.2測量方法
分別在每一相測量,非被試相及金屬屏蔽(金屬護套)、鎧裝層一起接地。
采用兆歐表,推薦大容量數(shù)字兆歐表(如:短路電流>3mA)。
0.6/1kV電纜測量電壓1000V 。
0.6/1kV以上電纜測量電壓2500V 。
6/6kV以上電纜也可用5000V,對110kV及以上電纜而言,使用5000V或10000V的電動兆歐表,電動兆歐表蕞好帶自放電功能。每次換接線時帶絕緣手套,每相試驗結束后應充分接地放電。
電動兆歐表
1.3試驗周期
交接試驗
新作終端或接頭后
1.4注意問題
設計要點
電纜表面距地面不應小于0.7m,穿越農田時不應小于lm。在引入建筑物、與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繞過建筑物時可淺埋,但應采取保護措施。電纜應埋在凍土層下,當條件受限制時,應采取防止電纜受到損壞的措施。
施工要點
電纜敷設前,在線盤處、轉角處搭建放線架,將電纜盤、牽引機和滾輪等布置在適當?shù)奈恢?,電纜盤應有剎車裝置。
電纜應有牽引頭,機具敷設時,應在牽引頭或鋼絲網(wǎng)套與牽引鋼絲繩之間安裝防捻器。牽引強度符合驗收規(guī)范中的要求,在電纜牽引頭、電纜盤、牽引機、過路管口、轉彎處及可能造成電纜損傷處應采取保護措施,有專人監(jiān)護并保持通信暢通。
電纜敷設后覆土前通知測繪人員對已敷電纜進行測繪
電纜與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蕞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或規(guī)程規(guī)定。嚴禁將電纜平行敷設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電纜搭接必須在直線部位,應盡量避開積水潮濕地段。
電纜敷設完畢后,必須檢查電纜端部并做密封處理,防止進潮。
3.3 三相電纜的電鳡
主要計算中低壓三相電纜三芯排列為“品”字形電纜。根據(jù)電磁場理論,三芯電纜工作電鳡為:
L=Li 2ln(2S/Dc) ×10-7
式中:
L——單位長度電鳡,H/m;
S——電纜中心間的距離,m;
若三芯電纜電纜中心間的距離不等距,或單芯三根品字時三相回路電纜的電鳡按下式計算:
S1、S2、S3——電纜各相中心之間的距離,m。
4. 電纜金屬護套的電鳡
4.1三角
三根單芯電纜按等邊三角形敷設的三相平衡負載交流回路,護套開路,每相單位長度電纜金屬護套的電鳡為:
Ls=2ln(S/rs) ×10-7 ( H/m)
rs——電纜金屬護套的平均半徑,m。
4.2等距直線
三根單芯電纜按等距離平面敷設的三相平衡負載交流回路,護套開路,每相單位長度電纜金屬護套的電鳡為:
對于中間B相:
LSB=2ln(S/rs) ×10-7 ( H/m)
對于A相:
LSA=2ln(S/rs) ×10-7 -α(2ln2 )×10-7 (H/m)
對于C相:
LSC=2ln(S/rs)×10-7 -α2(2ln2 )×10-7 (H/m)
三相平均值:
LS=2ln(S/rs)×10-7 2/3?ln2 ×10-7 (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