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顆粒污泥形成的原因必定是微生物互利共生作用的結果,每一個污泥顆粒都是一個或者許多個微小的“生態(tài)群落”,不同類型的微生物之間通過“相互吸引”“相互追求來”來形成聚集體-顆粒。沉降速度與顆粒大小、比重等有一定關系,中空的大顆粒沉降速度較慢,屬于老化顆粒污泥,接種后容易產生,粒徑小于1mm的顆粒沉降速度也比較慢,但是活性較高。厭氧顆粒污泥,厭氧活性污泥。厭氧顆粒污泥是處理有機廢水時生成的富含各種厭氧微生物種群的污泥。
顆粒污泥實際上是微生物固定的一種形式,其外觀為具有相對規(guī)則的球形或橢圓形黑色顆料。顆粒污泥的粒徑一般為0.2~3mm,個別大的有3.5mm,密度為1.04~1.08g/cm3,比水略重,具有良好的確沉降性能和降解水中有機物的產活性。同樣以IC反應器為例,對于產活性正常的厭氧污泥來說,通常污泥負荷的佳范圍為0.2-0.4kgSCOD/kgVS.d,大的污泥負荷則不宜高于0.55kgSCOD/kgVS.d,當然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水質,其佳和大的負荷范圍會有所差異。顆粒污泥的沉降效果可以用SVI和沉降速度來表示。因顆粒污泥都有比較高的SVI值,所以采用沉降速度更有代表性。
沉降速度與顆粒大小、比重等有一定關系,中空的大顆粒沉降速度較慢,屬于老化顆粒污泥,接種后產生,粒徑小于1mm的顆粒沉降速度也比較慢,但是活性較高。一般情況下,接種顆粒污泥調試時,控制在產活性的50%進行啟動,可以保證很好的啟動效果和增殖速度。從實際工程經驗來評估,顆粒污泥的優(yōu)劣重點和上述三個方面有關,培育出好的顆粒污泥與水質、反應器和良好的控制條件有密切的關系。在厭氧反應器中接種污泥的數量直接關系到反應器的類型和大小。以第三代厭氧內循環(huán)反應器IC為例,厭氧顆粒污泥的大接種量約為IC反應器有效容積的50-55%,而其他類型厭氧反應器的接種量相對較小,接種量約為IC反應器有效容積的50-55%。
顆粒污泥實際上是微生物固定的一種形式,其外觀為具有相對規(guī)則的球形或橢圓形黑色顆料。顆粒污泥的粒徑一般為0.2~3mm,個別大的有3.5mm,密度為1.04~1.08g/cm3,比水略重,具有良好的確沉降性能和降解水中有機物的產活性。厭氧顆粒污泥因其優(yōu)于絮狀污泥的沉降性及高的污泥濃度,抗水力負荷和沖擊負荷的能力大大增強,使得第三代厭氧生物反應器的發(fā)展應用成為可能,對厭氧水處理工藝有著巨大的貢獻。通常,需要通過試驗來確定顆粒污泥的產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