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國是鐘的故鄉(xiāng),流傳于世、難以盡數(shù)的古銅鐘作為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優(yōu)美、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側(cè)面,對研究中國的斷代史、禮樂制度、思想史、音樂史等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并且由于薈萃了我國古代工藝技術(shù)之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樂律學、力學等高超技術(shù)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tǒng)科技的寶貴實物.
佛寺的鐘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復兩遍,共108下。佛門、佛事,鐘用于祈壽、感化、超度眾生。
梵鐘又稱大鐘、釣鐘、撞鐘、洪鐘、鯨鐘、蒲牢、華鯨、華鐘、巨鐘。多屬青銅制,少數(shù)為鐵制,一般高約一五0公分、直徑約六十公分,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龍頭的釣手,下端有相對的二個蓮華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稱草間,下緣稱駒爪;以上則分池間、乳間二部分,且乳間有小突起物并列環(huán)繞,又連結(jié)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釣手傍有呈圓筒狀的插通內(nèi)部?,F(xiàn)在大部分寺廟也開始對外開放,去寺旅游的朋友也越來越受歡迎,小編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點注意事項:1、關(guān)于稱呼,應尊稱寺廟中的僧為“大師”、“法師”,尊稱道士為“道長”,要尊稱主持為“長老”、“方丈”、“禪師”。此類鐘多懸于鐘樓,作為召集大眾或早晚報時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