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我們知道,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溫和地形都有所不同,因而地溫的分布也有著明顯差異。根據(jù)中國2000米深地溫分布圖,東部沿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峰山、大瑤山等函脈以東的松遼盆地、下遼河盆地、華北盆地、蘇北盆地、洞庭盆地、鄱陽盆地、南陽盆地等以及東南沿海的浙、贛、閩、粵等地區(qū)的地溫均較高,2000米深一般都在70-80℃以上,可達90℃甚至超過100°C。盆地內地溫分布多呈低、高、低的條帶狀分布(華北盆地)或環(huán)狀分布(松遼盆地)。換言之,在這些區(qū)域內,2000米深的地下可以達到較高的溫度。而盆地周圍山區(qū)地溫則一般偏低,多在40-50 °C之間,地溫分布以北東方向延伸為主。
由此看來,是不是2000米就是鉆地熱井的一個標準呢?也不盡然,事實上,地溫分布的特點,取決于巖石的熱傳導性、地下水的活動性、區(qū)域地質構造的穩(wěn)定性和深部地殼結構的性質等。而確定項目區(qū)的地溫條件也僅僅只是了解地下溫泉資源的步——熱源,接下來還要確定是否具備熱傳遞的通道、溫泉水的儲層、保溫性的蓋層等多方面條件,才能較為準確的預估溫泉的埋藏深度和儲量,為開采溫泉的降低失敗的風險。
3.鉆井設備的選擇地下不同的巖石性質和巖層結構對于技術和設備的要求不同,而不同的設備以及鉆井耗材,損耗和消耗的價格也是不同的,從而也構成了溫泉井的價格的差異,此外,溫泉鉆井過程中使用的其他勘查、探測、監(jiān)控、維修設備也需要合理完善的配備,以應付各種復雜的工程狀況,這些都會影響溫泉鉆井價格。而項目地地下地質情況越復雜,溫泉鉆井的風險就越高,需要采用的手段和設備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