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管式換熱器的原理和工作原理的具體介紹
管式換熱器的具體介紹:換熱器中流體的相對流向一般有順流和逆流兩種。順流時,入口處兩流體的溫差,并沿傳熱表面逐漸減小,至出口處溫差為。逆流時,沿傳熱表面兩流體的溫差分布較均勻。在冷、熱流體的進出口溫度一定的條件下,當兩種流體都無相變時,以逆流的平均溫差順流.管式換熱器在完成同樣傳熱量的條件下,采用逆流可使平均溫差增大,換熱器的傳熱面積減??;若傳熱面積不變,采用逆流時可使加熱或冷卻流體的消耗量降低。前者可節(jié)省設備費,后者可節(jié)省操作費,故在設計或生產(chǎn)使用中應盡量采用逆流換熱.管式換熱器當冷、熱流體兩者或其中一種有物相變化(沸騰或冷凝)時,由于相變時只放出或吸收汽化潛熱,流體本身的溫度并無變化,因此流體的進出口溫度相等,這時兩流體的溫差就與流體的流向選擇無關了。除順流和逆流這兩種流向外,還有錯流和折流等流向.管式換熱器在傳熱過程中,降低間壁式換熱器中的熱阻,以提高傳熱系數(shù)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下圖所示:根據(jù)管板的使用功能(用途),管板分為:a)固定管板換熱器的固定管板。熱阻主要來源于間壁兩側粘滯于傳熱面上的流體薄層(稱為邊界層),和換熱器使用中在壁兩側形成的污垢層,金屬壁的熱阻相對較小.管式換熱器增加流體的流速和擾動性,可減薄邊界層,降低熱阻提高給熱系數(shù)。但增加流體流速會使能量消耗增加,故設計時應在減小熱阻和降低能耗之間作合理的協(xié)調。為了降低污垢的熱阻,可設法延緩污垢的形成,并定期清洗傳熱面.管式換熱器都用金屬材料制成,其中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大多用于制造中、低壓換熱器;不銹鋼除主要用于不同的耐腐蝕條件外,奧氏體不銹鋼還可作為耐高、低溫的材料;銅、鋁及其合金多用于制造低溫換熱器;鎳合金則用于高溫條件下;非金屬材料除制作墊片零件外,有些已開始用于制作非金屬材料的耐蝕換熱器,如石墨換熱器、氟塑料換熱器和玻璃換熱器等。
管殼式換熱器
波形膨脹節(jié)
在固定管板換熱器中,為避免殼體和換熱管拉伸破壞,換熱管失穩(wěn),換熱管從管板上拉脫,因此,必須在殼體中間設一撓性補償元件——膨脹節(jié),以降低殼體與換熱管的軸向載荷,且可降低熱膨脹差所引起的管板應力,從而適當?shù)販p薄管板厚度。
換熱器用膨脹節(jié)的型式
膨脹節(jié)的形式較多,按截面的形狀,有U 型、Ω形,S 型等,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中,采用也普遍的是U 形波形膨脹節(jié)。
U 形膨脹節(jié)主要由波形管、直邊段兩部分組成,需要時還可能設內襯筒,加強環(huán)等,見圖所示:
膨脹節(jié)-U.png
換熱器用膨脹節(jié)也可分為單層和多層膨脹節(jié)
a) 對于固定管板換熱器,在保證設計要求的承載能力,補償呈剛度和疲勞壽命的前提下,應優(yōu)先選用單層波形膨脹節(jié)。
b) 在下列情況子下,可選用多層波形膨脹節(jié)
1)須承受較高壓力,且要求較大的位移補償能力;
2)承受較高的疲勞壽命的要求;
采用多層波形膨脹節(jié)結構的特點如下:
1) 柔性好,補償能力高;
2) 疲勞壽命比單層結構高(國外資料介紹是單層的6 倍);
3) 結構緊湊,節(jié)省材料;
4) 在高壓情況下,不會突然,不易有危險性。
拉桿和定距管
折流板、支持板的固定一般采用拉桿或拉桿和定距管與管板固定。常用的固定結構有兩種,即拉桿定距管結構和點焊結構,見圖所示:
a) 拉桿定距管結構,用于換熱管外徑大于或等于 19mm 的管束。
b) 拉桿與折流板點焊結構,用于換熱管外徑小于或等于 14mm 的管束。
1拉桿的尺寸
拉桿的連接尺寸按圖所示和表4確定。
表4 拉桿尺寸
2拉桿的布置
拉桿應盡量均勻布置在管束的外邊緣。對于大直徑的換熱器,在布管區(qū)內或靠近折流板缺口處應布置適當數(shù)量的拉桿。
雙殼程結構
在殼程內安裝一平行于換熱管軸線的矩形平板,即縱向隔板,將殼程一分為二,即雙殼程,見圖所示。這種結構可以提高殼程物料流速,改善傳熱效果,即提高傳熱系數(shù),從經(jīng)濟角度,一臺雙殼程換熱器比兩臺單管程換熱器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