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溫度控制比較嚴格:熱處理要求
溫度控制比較嚴格:熱處理要求爐溫均勻,避免局部溫度過高,熱處理爐的溫度對產品質量有很大影響,被加熱物料斷面上的溫度分布應盡可能均勻,溫差不得超過5~15℃;注意由于升溫停爐時的熱脹冷縮以及蠕變伸長等,引出棒接線夾子的螺栓容易發(fā)生氧化松動,形成虛接短路,要定期檢查擰緊。就控制爐溫而言,電爐比較優(yōu)越;為了達到準確控制爐溫的目的,燒嘴布置應均衡,以便于分段控制,燒嘴太少,過于集中,容易出現(xiàn)局部過熱;同時,燒嘴或電熱體及爐子結構布置應利于爐氣循環(huán)。
等離子滲碳淬火和真空滲碳
等離子滲碳淬火
和真空滲碳一樣具有CO2排放較少,工作環(huán)境好等,另外還有能處理鈦合金滲碳,可低溫滲碳、滲碳濃度可控等優(yōu)點。但缺點是存在再現(xiàn)性較差,大量生產困難,設備昂貴。
發(fā)展趨勢是:這種技術主要是傾向在不銹鋼和鈦合金中推廣,同時在適合量產和降低設備費用上進行開發(fā)研究。在等離子滲碳技術普及的同時,實現(xiàn)高溫短時滲碳的低成本設備的開發(fā)和普及是主要的發(fā)展方向。
井式氣體滲碳爐的升高和加熱時間延長
井式氣體滲碳爐進體滲碳操作時,首先要將爐溫升高到920~940℃,并使爐溫均勻.然后再裝入已經準備好了的工作,隨即滴入滲碳劑.滴入滲碳劑時,應該由少到多,一般地剛入爐時,每分鐘滴入30~40滴,隨著井式氣體滲碳爐爐溫的升高和加熱時間延長,滴入數(shù)也應逐漸增加,當爐溫升到滲碳溫度(920~940℃)時,每分鐘的滴入量可增加至70~80滴,在保溫過程當中,滴入量不能有太大的波動.工件滲碳以后,一般采用直接淬火.如果不能直接淬火,出爐以后應連夾具放入冷卻坑中冷卻.冷卻坑是一個有蓋鐵桶,其中放入一些木炭,或傾入一些煤油,如果能通入保護氣體更好.這樣,工件冷卻時就不致造成脫炭和氧化,當工件冷卻到200 ℃以下時,即可取出在空氣中冷卻.有時,為了加快冷卻速度,可在冷卻坑外通以循環(huán)冷卻水.
高溫爐的爐溫自動控制分析
高溫爐爐溫對給定溫度的誤差,自動接通或斷開供應電阻爐的熱源能量,或連續(xù)改變熱源能量的大小,使爐溫穩(wěn)定有給定溫度范圍,以滿意熱處置工藝的需要。保證引出棒與線夾子應接觸良好引出棒不能有發(fā)紅現(xiàn)象,供電時線夾子的升溫不超過60℃。溫度自動操控常用調理規(guī)律有二位式、三位式、份額、份額積分和份額積分微分等幾種。電阻爐爐溫操控是這樣一個反應調理過程,比較實踐爐溫和需要高溫爐爐溫得到誤差,經過對誤差的處置取得操控信號,去調理電阻爐的熱功率,然后完成對爐溫的操控。
1)依照誤差的份額、積分和微分發(fā)生操控效果(PID操控),是過程操控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操控形式。
2)二位式調理--它只有開、關兩種狀態(tài),當高溫爐爐溫低于限給定值時執(zhí)行器全開;當爐溫高于給定值時執(zhí)行器全閉。執(zhí)行器通常選用接觸器。
3)三位式調理--它有上下限兩個給定值,當高溫爐爐溫低于下限給定值時接觸器全開;當爐溫在上、下限給定值之間時執(zhí)行器部分敞開;當高溫爐爐溫超越上限給定值時執(zhí)行器全閉。如管狀加熱器為加熱元件時,可采用三位式調理完成加熱與保溫功率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