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分類
昆蟲綱的寄生性種類約占總種數(shù)的2.4%,捕食性種類占28%。據(jù)調查,捕食性的昆蟲,蜻蜓目11科71種,螳螂目2科9種,半翅目11科40種,鞘翅目8科75種,廣翅目1科2種,脈翅目4科14種,長翅目1科1種,雙翅目2科15種,膜翅目11科40余種。秋天,田間七星瓢蟲的數(shù)量減少,它常在玉米、蘿卜和白菜等處產卵,這時候,早晚的氣溫較低,七星瓢蟲往往隱蔽起來,不易發(fā)現(xiàn),需在上午7點鐘以后至太陽下山之前采集。這些昆蟲的棲息習性多樣,捕食對象繁雜,捕食能力強弱各異。
生物生活史
瓢蟲一生要經(jīng)歷4個蟲期:卵、幼蟲、蛹和成蟲。
卵:通常是卵形或紡錘形的,顏色從淺黃色到紅黃色,不同瓢蟲種類中,卵的長度0.25~2.00mm不等。
幼蟲:卵孵化后,爬出來的小幼蟲會停在卵殼上,通常幾個小時,至多一天,等待體表、口器等硬化。隨后小幼蟲分散覓食。通常有3次蛻皮而把幼蟲分為4個齡期。70年代以來,我國已成功地人要大量飼養(yǎng)赤眼蜂、平腹小蜂、草蛉、七星瓢蟲、麗蚜小蜂、食蚜癭蚊、小花蝽、智利小植綏螨、西方盲走螨、側溝繭蜂等捕食或寄生性天敵昆蟲。蛻皮前停止取食,用它尾部的肛器固定在基質上,頭向下而蛻皮?;记?,4齡幼蟲不食不動。如遭干涉,體可立起來,但有時未見有外來影響,它也可挺立起來。有些人把這一時期單列為“前蛹期”。
蛹:即在化蛹時把幼蟲的蛻皮殼蛻在與基質相粘的一端。在生長季節(jié),多數(shù)瓢蟲的卵歷期為2~4天,幼蟲9~15天,蛹4~8天,從卵到成蟲出現(xiàn)需16~25天。
成蟲:剛羽1化成蟲的鞘翅非常柔軟,淺色沒有斑紋。鞘翅上的斑紋逐漸出現(xiàn),有時是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或幾周。周氏嚙小蜂1年發(fā)生7代,以老熟幼蟲在美國白蛾蛹內越冬,群集寄生于寄主蛹內,其卵、幼蟲、蛹及產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內度過。在野外,瓢蟲的壽命各不相同,一些休眠期較長的種類,成蟲可生存1年左右,生活兩年也較常見。有些成蟲如果沒有合適的產卵條件,成蟲可以不產卵而度過第二個冬天。
七星瓢蟲
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后,可以放到田間,幫助人類消滅蚜蟲和蚧蟲。如棉田出現(xiàn)大量蚜蟲危害,這時可以把七星瓢蟲散放到棉田里,它就能將蚜蟲吃掉。散發(fā)時,在棉田邊走邊放七星瓢蟲,走幾步放幾只,為求散放均勻。
1. 掌握好散放時間,以傍晚時散放為宜。因為傍晚氣溫較低,光線較暗,七星瓢蟲活動性較弱,不易遷飛。
2. 采用成蟲和幼蟲混放。因為幼蟲沒有遷飛能力,不會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蟲的本領。
3. 散發(fā)前一天停止喂食,再進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蟲遷飛活動能力。
4. 散放后兩天內,不進行中耕和其他田間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蟲受驚遷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