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huán)流熏蒸技術的普遍應用和氣調綠色儲糧技術的推廣應用,筒倉(立筒倉、淺圓倉)作為一種新型倉型,已成為的糧倉形式之一,其氣密性好壞直接關系到儲糧安全和質量穩(wěn)定,良好的氣密性是安全儲糧的先決條件,但由于認識和經(jīng)濟原因,以及倉房建設和倉儲工藝脫節(jié),導致糧倉的氣密性較差,目前普通的筒倉氣密性很難達到熏蒸、氣調的要求,造成了熏蒸、氣調過程中氣體泄漏較快,導致殺蟲效果差和成本過高,并且嚴重污染環(huán)境和人身安全。筒倉的氣密性好,其防潮、隔熱性能也好,氣密性差,防潮、隔熱性能也差[2]。澳大利亞相關標準規(guī)定,空倉初始大氣壓力從2 500 Pa下降到1 500 Pa所需時間不低于5 min的為一級倉,從1 500 Pa下降到750 Pa所需時間不低于5 min的為二級倉,從500 Pa下降到250 Pa所需時間不低于5 min的為三級倉。

檢漏方法
目前多采用肥皂水檢漏法,對漏氣量較少的部位進行檢漏。4×14㎜的小帽螺絲和六角螺帽將水平軌連接件與水平軌和軌道固定件連接固定。具體方法:噴壺內先裝水,再倒入少量洗潔精(或洗衣粉),相互混合配成檢測液,直接用噴壺或毛刷將檢測液噴涂在被檢物體的表面上,觀察被檢部位有無氣泡產生,若有氣泡產生者則為漏氣部位。檢測時,若在倉房門窗、孔洞、閘門等聽到“吱吱”聲,或手在縫隙處有涼爽感覺,都表明該部位有漏氣現(xiàn)象。
外開型的擋糧門
外開型的擋糧門,簡單來看,就像是內開型擋糧門的后一扇門,分開成兩扇,同時每扇門多加了兩個合頁,從而實現(xiàn)既可以內開,又可以外開的功能。
糧倉的擋糧門關閉時,兩門扇與門框間呈三角形布置狀態(tài)。運用先進的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自動化設備,通過一張智能卡/碼實現(xiàn)糧食收購入庫、銷售出庫環(huán)節(jié)的全過程規(guī)范化、。當倉房開倉出糧時,先開倉房的外門,再打開門扇上的出糧口,讓倉內糧食自流出倉。當糧食自流結束后,擋糧門的中上內開門扇可以打開,露出擋糧門下部的外開中間門扇的立面,此時用力向倉外推動外開中間門扇,錯開門扇的配合面,兩個外開中間門扇即可向外打開,于是機械就可以進倉出糧了。

關于配合面。外開中間扇和內開小扇通過外置門軸連接的端面為相互配合的斜面,能夠更好地將糧食壓力分散到內開小扇和門框上,減小外置門軸的壓力,延長外置門軸使用壽命,從而延長新型擋糧門的壽命。經(jīng)河北省門窗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檢驗,我公司生產的保溫門能滿足機械性能和建筑合理性的要求,能承受700帕以上的壓力。內開小扇、外開中間扇配合面與內開小扇外側面夾角為銳角。一方面能夠很好地分散糧食壓力到門扇上,同時,卸糧時需要向外打開外開扇時,糧食傳遞到內開小扇的側壓力大、正壓力小,向內推動內開小扇外置門軸端阻力小,打開更省力。上下層擋糧門之間采用錯搭方式,保證層與層之間有足夠的間隙,開關靈活,又能保證關閉時不漏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