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鐫刻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fā)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于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于周都鎬(hào)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人的一些習(xí)慣性動作、作為,以及一些自己也沒有意料到的行為,實際上就是潛意識在支配人、一些人遇到難題,馬上想到“挑戰(zhàn)”“想辦法解決”,行動也幾乎同時跟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人們對于門神的要求,已不僅是免災(zāi),還希望從他們那里獲得功名利祿等。另一些人遇到難題,則不自覺地、甚至不加思考地就想到退,想到失敗,而且也在行動上退卻。這便是過去不同經(jīng)驗的潛意識在起作用。


出入神荼郁壘外,還有唐代出現(xiàn)的鐘馗,元代以后出現(xiàn)的秦瓊尉遲恭,舊時蘇州地區(qū)人們崇拜的溫(或謂晉代之溫嶠,或謂東岳大帝屬下之溫將軍)岳(岳飛)二元帥。道教崇奉的青龍,一些地區(qū)信奉的趙云、趙公明、孫臏、龐涓等。還有的地方將門神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畫一些身著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劉海蟾、娘娘等,武門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瓊、尉遲恭等,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其實,這兩方面的公用銅鼎都經(jīng)歷過了,起初銅鼎是古代用來煮食物的,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還用到祭祀方面。這些門神雖出現(xiàn)的時間區(qū)域背景不盡相同,但至今都被人們普遍信仰,其中影響深的要數(shù)神荼、郁壘、鐘馗、秦瓊、尉遲恭了。


古代門神的另一種職能,是,保障國家平安。這種門神,據(jù)說始于神荼、郁壘的稱呼,有種種說法,我們且沿用習(xí)慣的說法,仍稱之為神荼、郁壘。他們本是神話人物,漢代民間頗為流行,認為他們有捉魄力的神通。太保為周初的輔佐重臣,曾封于召,為召公,助武王克商,參與平滅武庚、管、蔡之亂。因為他們平時在度塑山大桃樹下,所以人們于除夕時,懸掛挑人、葦索(二神用縛鬼),門上畫二神和虎(二神執(zhí)鬼以食虎)的形象,用此方法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人們對于門神的要求,已不僅是免災(zāi),還希望從他們那里獲得功名利祿等。至遲在明代,武士門神像上,已常添畫“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皆取美名,以迎祥址”。對此,省博物館館長、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也許在春秋早期之前,楚國人尚未占領(lǐng)郭家廟一帶,雙方存在婚姻關(guān)系。以后更取消門神的祛邪義務(wù),專事祈福的,于是民間形成天官、狀元、福祿壽星、和合、財神等為門神的風(fēng)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