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為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青春期?
控制情緒,允許孩子犯錯。
上文已經(jīng)說過,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總會做出些幼稚的傻事,這時的我們,一定要控制好情緒,在可控的范圍內(nèi)允許孩子犯錯。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
當然,有一個大前提,我們雖不束縛孩子,但還是要不留痕跡地多多關(guān)注孩子,避免孩子走上彎路。
孩子的青春期是美好的,不要因為做父母的方法失當,而讓他們的青春期變得黯淡無光。
家長應該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正確溝通?
尊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在中國往往會存在“家長制”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
也就是:在家什么都由家長說了算;在學校什么都由老師說了算。
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卻對這種方式強烈反感。
所以,家長必須知道,并學會適應并接受“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的事實,需要學會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和有自己的空間。比如盡量不去偷看孩子的日記了。
叛逆心理對中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xiàn)對人對事多疑、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等病態(tài)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下降、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向病態(tài)心理犯錯心理轉(zhuǎn)化。因此,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應采取以下對策:
觀察孩子和自己的溝通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越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 也許,問題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孩子不順從,在他眼里,就成了叛逆。因此,身為父母的,有時必須謙卑,放棄自己執(zhí)著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因此,我們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模一樣的人,更不要強迫學生按我們的意愿行事,做一個毫無主見的"木偶",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對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些論述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只要教師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熱愛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就會增強信心,向著好學生的方向努力,然后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