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衢州市心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一家專注于【餐飲美食交流學(xué)習(xí)】、【餐飲管理】、【餐飲菜式開發(fā)】的型餐飲管理企業(yè),有上百種培訓(xùn)項(xiàng)目如:【面點(diǎn)培訓(xùn)】【西點(diǎn)培訓(xùn)】【小吃培訓(xùn)】【燒烤培訓(xùn)】【各大菜系培訓(xùn)】等等。13香龍蝦培訓(xùn)
心廚餐飲培訓(xùn)與您分享小吃文化
渭南八寶肉辣子,不能錯(cuò)過的特色小吃
八寶肉辣子是陜西渭北漢族民間筵席中必不可少的下飯菜,因其配料、調(diào)料眾多,故名“八寶”。此菜以豬肉、杏仁、潼關(guān)醬筍、青豆、辣椒面等烹制而成,油汁鮮紅,香辣味濃,關(guān)中人喜歡把它夾在熱饅頭中食用,是物美價(jià)廉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
八寶肉辣子豬肉煮六成熟撈出,同玉蘭片及醬筍(去皮)均切成1厘米長、1厘米寬的丁,杏仁用清水洗凈,青豆焯熟。炒鍋加菜籽油100克,旺火燒六成熱,投入蔥段偏出香味,隨即下肉丁煸炒,下青豆、玉蘭片、醬筍、杏仁、海米、加醬油,炒至熟透,再加精鹽、面醬炒勻,撥在鍋邊。再加菜籽油50克。
諺曰:“關(guān)中有一怪,油潑辣子一道菜”,此菜名八寶,輔料宜多,又稱辣子,辣椒面既紅又辣。
東府大荔,蒲城一帶的“八寶肉辣子”,又叫什錦辣子、醬辣子,是諸多帶辣香味菜點(diǎn)的一種。相傳是祖籍朝邑(今屬大荔縣)的清朝閣老閻丹初從宮廷中帶回后傳入市肆的。13香龍蝦培訓(xùn)
石子饃是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流行的風(fēng)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又稱砂子饃、餑餑。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shí)代“石烹”遺風(fēng),唐代叫做“石鏊餅”,并曾以此餅向皇帝進(jìn)貢。
石子饃,作為出遠(yuǎn)門、長途旅行所帶的食品,已同方便面同領(lǐng)。雖然現(xiàn)在吃的人已不是很多了,但是偶爾還能在街頭看到賣石子饃的鄉(xiāng)下人,一塊錢可以買好幾張,又便宜又實(shí)惠,帶回家去還能吃個(gè)新鮮。13香龍蝦培訓(xùn)
關(guān)于石子饃,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唐時(shí),同州(今大荔縣)曾將此餅作為貢品,當(dāng)時(shí)叫鏊餅。由于同州人生性剛強(qiáng)、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時(shí),“必懷此餅而去,用備狴牢之糧”。
筋餅是綏化文化中的飲食特色。是屬于中國東北的特色小吃之一。和北方的春餅,南方的春卷皮都差不多?;径际怯脕砭碇藖沓?。只是筋餅相比春餅和春卷就更薄了。
筋餅又叫草帽餅,東北特產(chǎn)。
它透明薄薄的好像每層都浸了油,香而不膩。
原料:面粉1.1千克、豆油250克、精鹽20克、花椒面少許
制作方法:
1.將1千克面粉倒在案板上,加475克溫水、10克鹽和成比油餅稍硬一些的面團(tuán),餳15分鐘。
2.將100克面放在碗內(nèi),加10克精鹽、花椒面和150克豆油拌成軟酥備用。
3.將餳好的面團(tuán),搓成條,揪成250克一個(gè)的面劑,稍按,用油杖子搟成長33厘米、13厘米寬的薄片,把軟油酥均勻抹上。然后兩手拿住上端橫頭,一反一正地反復(fù)折疊到頭為止,抻長。從左向右翻過來面朝上,再從左向右盤起餅劑呈草帽狀,餳10分鐘。
4.把餅劑翻過來,稍按,用油搟面杖搟成直徑約46厘米的圓餅即成。13香龍蝦培訓(xùn)
5.把平鍋燒七至八成熱時(shí),先刷一層油,把餅用油杖子托下平鍋先“搶面”,后找火,可用兩手掌推轉(zhuǎn),見餅兩面出金黃色、呈丁字形花時(shí)即熟。用鏟刀鏟出,一切五半,上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