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拔罐,背部拔罐的好處!
人體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氣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為氣血循行的主干道,害怕淤積。只有脊背這個樞紐通了,氣血運行通暢了,才能帶走淤積,滋養(yǎng)全身,祛除疾病。所以,捏脊能治百病。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看醫(yī)書時,忽然掩卷沉重地說道:“人體的五臟六腑都連在背上,而我們國家的刑罰中有一條是要打人背部的,于是他頒布命令,不能再打人的背部,改為打大腿和屁股。確實,背部是人體一個極其重要的部位,尤其是脊柱,是人體的中線。
拔罐原理
拔火罐的原理
膀胱經在后背上有許多俞穴,俞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膽俞、心俞、厥陰俞等等,這些俞穴各自通著各家的臟腑,這就跟不同的工廠都有自己的排污管道和途徑是一個道理。
因此咳嗽就治肺俞,胃痛就按摩胃俞、血管有病就檢查厥陰俞。這些俞穴效果如何呢?可以說越是經久難愈的疾病,這些俞穴就越顯得有效。??
膀胱經掌管人體較大的排素通道,也是身體抵御外界的重要屏障,若這條經絡通暢,外寒難以侵入,內毒及時排出,身體何患之有?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膀胱經,所謂“打通”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
?拔罐后的身體反映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積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氣血不暢通
紫點并有深淺不一的塊狀——濕病
鮮紅而顏、局部發(fā)熱——陽癥、熱毒熾盛、體質陰虛、火旺紅
暗——血里脂肪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虛寒、濕邪
皮膚微癢——風邪、濕癥
水泡、水腫、潮濕——寒癥、濕氣盛
罐中有水珠者——寒濕重
紫紅、暗紅——陰癥、寒癥、血郁
潮紅、淡紅——虛癥
局部很快恢復原樣——說明快痊愈
拔罐具有的調節(jié)作用,看完都明白了
拔罐法的調節(jié)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jié)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
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神經系統,從而發(fā)生反射性興奮,借以調節(jié)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于平衡,并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jié)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愈。
其次是調節(jié)微循環(huán),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huán)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jié)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huán)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地方,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于機體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