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古奇峰立有一尊高達50米的銅關公塑像,有十幾層樓房高。關公面如重棗,眉似臥蠶,長髯飄拂,身著繡龍刺鳳戰(zhàn)袍,氣宇軒昂,端坐在太師椅上。他一手握卷,一手豎起拇指,神情專注。高大的塑像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之下,猶如坐在天庭之中,給人以神圣之感。
這尊極具規(guī)模的銅關公塑像,被當?shù)厝朔Q為“恩主公大神像”,它將秀麗的古奇峰裝點得神氣十足,成為古奇峰顯著的標志。當?shù)叵憧图娭另硜?,瞻禮祭拜,各地信徒也紛紛擁來,參拜、進香,人們爭先恐后,都想親眼目睹關公圣像聚集一堂的盛況。
明、清兩朝,北京的城墻上共開有九座城門,而每座城門的甕城內都有一座關公廟,并且在廟內塑有綠袍紅臉、長釋的銅關公神像。
春秋樓,又名大節(jié)亭,坐落在市中心。一尊好的關公圣像應該具備神形兼?zhèn)?,外表形態(tài)逼真、優(yōu)美自然、比例適中,從形態(tài)上能夠體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來。是關公廟的主體建筑,相傳為關公讀書的地方。創(chuàng)建于元代延祐元年(1314)。到了明代,關公廟成了宮殿式的建筑群,布局嚴整,華美壯觀。整個建筑共分東西兩院:西院建有正殿,供有銅關公神像。西院的春秋樓為全廟的建筑,高達十余丈,暖閣有彩塑關公夜觀《春秋》坐像,傍燭拈髯觀書,形態(tài)逼真。
在《三國演義》中,關公勇猛過人,殺顏良誅文孔,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一把青龍偃月刀,殺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關公,是人們對關羽的尊稱,因為崇拜關羽,人們還尊稱他為關帝、關夫子、關圣人等。山西商人根據小說的描繪,把關公塑造得威風凜凜、相貌堂堂。是極為自然的。比如正襟危坐、神情肅然,比如揮刀摧馬、意氣鳳發(fā),等等。多數(shù)廟宇的鑄銅關公像通常就是持刀挺立。
中國人對關公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關公更是成為晉商心目中“信義’的化身。而晉商所到之處,都以關公為偶像,尊為財神,到處建關公廟。又因關公喜讀《春秋》,終生不輟,所以廟中皆建“春秋樓”。
民間稱關羽為“關帝”、“關公”、“關老爺”。人們祭祀關公,主要是看中關羽重義氣、講忠誠,這符合封建社會自然經濟中小生產者們的心理,人們祭祀關公,還因為關帝是皇封的正神,有靈驗,所以民間普遍地供銅關公像,以求財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