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板式換熱器降低阻力的方法是什么?
1.采用多流程組合
當冷熱介質流量較大時,可以采用多流程組合布置,小流量一側采用較多的流程,以提高流速,獲得較高的傳熱系數(shù)。大流量一側采用較小的流程,以降低換熱器阻力。多流程組合出現(xiàn)混合流型,平均傳熱溫差稍低。采用多流程組合的板式換熱器的固定端板和活動端板均有接管,檢修時工作量大。
2.采用非對稱型板式換熱器
對稱型板式換熱器有板片兩面波紋幾何結構相同的板片組成,形成冷熱流道流通截面積相等的板式換熱器。非對稱型板式換熱器根據冷熱流體的傳熱特性和壓力降要求,改變板片兩面波形幾個結構,形成冷熱流道截面積不等的板式換熱器,寬流道一側的角直徑較大。非對稱型板式換熱器的傳熱系數(shù)下降微小,且壓力降大幅減小。冷熱介質流量比較大時,采用非對稱型單流程比采用對稱型單流程的換熱器可減少板片面積15%—30%。
3.設換熱器旁通管
當冷熱介質流量比較大時,可在大流量一側換熱器出口之間設旁通管,減少進入換熱器流程,降低阻力。為便于調節(jié),在旁通管上應安裝調節(jié)閥。該方式應采用逆流布置,使冷介質出換熱器的溫度較高,保證換熱器出口合流后的冷介質溫度能達到設計要求。設換熱器旁通管可保證換熱器有較高的傳熱系數(shù),降低換熱器阻力,但調節(jié)略繁。
4.板式換熱器形式的選擇
5.采用熱混合板
常用換熱器選用
常用換熱器選用-管殼式換熱器
1平滑管
☆ 管徑:管徑越小換熱器越緊湊,越便宜,同時壓降也越大。常用的管徑有19mm、25mm、32mm。
☆ 管長:無相變換熱時,管子較長,傳熱系數(shù)增加,對于相同的換熱面積,采用長管管程數(shù)少,壓力降小,且傳熱面積比價低。
☆ 排布:主要有正方形和三角形兩種配布形式,三角形的配布有利于殼程物流的湍流,正方形配布有利于殼程清洗。管心距越小,設備越緊湊,但會引起管板增厚,清潔不便,殼程壓降增大,一般選用1.25~1.5倍管外徑的間距。
換熱器按用途和結構分類
一、按用途和結構分類
1、加熱器
加熱器是把流體加熱到必要的溫度,但加熱流體沒有發(fā)生相的變化。
2、預熱器
預熱器預先加熱流體,為工序操作提供標準的工藝參數(shù)。
3、過熱器
過熱器用于把流體(工藝氣或蒸汽)加熱到過熱狀態(tài)。
4、蒸發(fā)器
蒸發(fā)器用于加熱流體,達到沸點以上溫度,使其流體蒸發(fā),一般有相的變化。
二、按結構分類
可分為:浮頭式換熱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U形管板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