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個人樂不樂觀,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母親的解釋風格對孩子的樂觀有巨大影響。一個總是抱怨、消極的父母,會潛移默化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思維模式。我們可以看到,問題孩子的背后總會有一個問題父母。
當然,個體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和重大負性1事件也會影響樂觀。比如外界對個體的評價方式、父母離異、親人離世或自身出現(xiàn)重大疾病等。
首先是遺傳因素,對瑞典雙生1子的研究發(fā)現(xiàn),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中25%的變異是由遺傳導致的。其實就是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如家庭、學校以及社區(qū)等。
最后,社會文化背景也會影響我們的樂觀主義。集體主義文化是自我罪責驅(qū)動,而個體主義文化則是自我提升所推動的。在科學領域中,給某類事物下定義,按規(guī)則,應當是用最概括的語言說出該事物的本質(zhì)。因此,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下的個體更悲觀,個體主義文化下的個體更樂觀。但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解釋并不是絕1對的,這說明我們的樂觀并不是簡單的一個東西,而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雖然它看起來很簡單。
評估情緒強烈程度
除了辯明情緒之外,要學習評估你情緒的強烈程度,評估情緒的強烈程度,可以讓你觀察自己情緒的起伏,幫助你注意到與情緒改變有關的情境或思維的變化。自卑的人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各方面的特長,而且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假定每種情緒都有一張強度量表,請評定您當時的情緒強度處于哪個位置,就像在一把刻度尺子上找位置一般,充分認識情緒占據(jù)了我們當前生活多么重要的一個位置。
改變情緒
在認識自己情緒地基礎上,我們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情緒,比如改變情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控制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等,抑或改變情緒的強度,降一降,就像我們唱歌的時候把調(diào)調(diào)起的低一點,自己唱起來就不會那么累了。
弗洛伊德給杜拉做了三個月的心理治療,問題并沒有解決,杜拉后來又向別的醫(yī)生尋求幫助。弗洛伊德在著述中是這樣說的:“我已經(jīng)沒和她接觸了,不久前,我聽說她得了別的病,并且告訴她的醫(yī)師曾被我分析的秘密。但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解釋并不是絕1對的,這說明我們的樂觀并不是簡單的一個東西,而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雖然它看起來很簡單。這件事的公開使我的同事知道她就是1899年的杜拉,那時她所接受的3個月的治療,只有減輕她內(nèi)心掙扎的效果,而不能防止她以后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