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先把魔芋加工成芋片,再將干芋片研磨分離出魔芋精粉,其工藝流程如下:原料→分檢→浸泡、清洗→去皮、根、芽→切分→護色→粉碎→脫溶劑除雜→研磨→脫溶劑除雜→洗滌→干燥→篩分→精粉→檢驗分級→包裝入庫。
原料分檢、浸泡、去皮、篩分、檢驗、分級、包裝與干法加工一樣。
護色:用有效SO2濃度為25—100mg/L的亞硫酸溶液進行護色處理,一般在頭一次粉碎介質中加入使用。
研磨分離:均需同時注入稀釋助劑,以較低水平控制該物料親水后極易膨化和褐變的生理變異。
磨漿沖洗脫水:經此3道工序,除掉殘留助劑和再次分離雜質獲得高純度的精粉濾餅。使脫水后的物料處于膨化臨界狀態(tài),隨即以機械輸入下道工序。
干燥:可采用低溫真空、熱風氣流、流化床、沸騰等多種干燥方式。由于魔芋粉顆粒較大,且含濕量高,每次干燥過程時間段,僅幾秒,所以一次不能完全干燥,需要重復幾次,在放置一段時間后續(xù)烘一次,以以去除殘余乙醇。
普通魔芋粉
用魔芋干(包括片、條、角)經物理干法以及鮮魔芋采用粉碎后快速脫水或經食用酒精濕法加工初步去掉淀粉等雜質制成的顆度≤0.425mm(40目)的顆粒占90%以上的魔芋粉。
普通魔芋精粉
用魔芋干(包括片、條、角)經物理干法以及鮮魔芋采用粉碎后快速脫水或經食用酒精濕法加工初步去掉淀粉等雜質制成的顆度0.125mm~0.425mm(120目~40目)的顆粒占90%以上的魔芋粉。
魔芋酚絲加工技術 :
1.原料與設備。原料采用經過二次碾磨或水洗后,色澤白,其粒度用100目篩過90%,粘度大于10Pas、水份含量低于8%、S0:殘留量小于0.38/kg的魔芋精粉;氫氧化鈣(選用日本進口或國產高純度)3檸檬酸;焦亞硫酸鈉。用魔芋粉替代部分脂肪生產香腸,其腸體彈性強,切片性好,持水量增強,脂肪和能量下降,即使替代脂肪達20%,制品的質地和風味仍很好,且有較長的貨架期。設備為膨化攪拌罐、精煉機、料泵、制絲機、固化槽、加液熱合機、沸水殺菌機等。
2.工藝流程:魔芋精粉→膨化→精煉→制絲→固化定型→扎結→封裝→殺菌→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