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流程 在傳統(tǒng)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中,泥水分離是在二沉池中靠重力作用完成的,其分離效率依賴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越好,泥水分離效率越高。而污泥的沉降性取決于曝氣池的運行狀況,改善污泥沉降性必須嚴格控制曝氣池的操作條件,這限制了該方法的適用范圍。由于二沉池固液分離的要求,曝氣池的污泥不能維持較高濃度,一般在 1.5~3.5g/L 左右,從而限制了生化反應速率。水力停留時間( HRT )與污泥齡( SRT )相互依賴,提高容積負荷與降低污泥負荷往往形成矛盾。系統(tǒng)在運行過程中還產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處置費用占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的 25% ~ 40% 。傳統(tǒng)活性污泥處理系統(tǒng)還容易出現(xiàn)污泥膨脹現(xiàn)象,出水中含有懸浮固體,出水水質惡化。
MBR法流程
MBR 工藝通過將分離工程中的膜分離技術與傳統(tǒng)廢水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不僅省去了二沉池的建設,而且大大提高了固液分離效率,并且由于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濃度的增大和污泥中菌 ( 特別是優(yōu)勢菌群 ) 的出現(xiàn),提高了生化反應速率。同時,通過降低 F/M 比減少剩余污泥產生量(甚至為零),從而基本解決了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存在的許多突出問題。
根據(jù)垃圾滲濾液的特點和處理的一般規(guī)律,生活垃圾滲濾液的設計難點在于如何應對水質水量的變化對系統(tǒng)的影響、高濃度有機物及氨氮的穩(wěn)定去除、出水持續(xù)達標及次生污染物的無害化、減量化處理。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目前常用處理工藝,即“調節(jié)池 厭氧系統(tǒng) MBR系統(tǒng) 深度膜處理系統(tǒng)(納濾 反滲透)”為核心的處理工藝。參照實際工程案例的運行情況,綜合設計經(jīng)驗考慮應對措施概括如下:
01.水量波動應變能力論述
滲濾液水量隨著季節(jié)或天氣的變化而波動,一般冬季干旱時節(jié)水量較少,污染物濃度高;夏季多雨季節(jié)水量較多,污染物濃度較低。因此,在項目設計中,全工藝流程所有工藝單元、處理設備均有一定余量,可應變一定范圍內的水量沖擊,滿足水量季節(jié)或天氣變化的要求。
佛山垃圾中轉站滲濾液處理設備水質波動應變能力論述
1)工藝中MBR系統(tǒng)采用外置管式超濾膜進行泥水分離,與普通的MBR相比,生化池能保持更高的活性污泥濃度(大于15g/L),這無疑增強了系統(tǒng)對水質變化的耐沖擊負荷;而雨季導致的系統(tǒng)進水有機負荷降低可以通過改變管式膜回流來調節(jié)系統(tǒng)污泥濃度,保證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
2)針對運行水質突然惡化(垃圾的季節(jié)性變化導致滲濾液污染物含量變化,可能出現(xiàn)厭氧出水碳氮比不足等)導致生化池污泥生長異常、脫氮效果差的情況,設置厭氧超越管,保證生化池內碳氮比滿足生物脫氮的要求,生化段出水指標滿足工藝單元出水目標;
3)MBR生化段采用A/O工藝,硝化液回流比在10倍以上,強化了脫氮效果。同時,生化進水與回流硝化液充分混合,也可有效緩沖進水污染負荷變化,減小瞬間沖擊;
4)針對生化反應導致生化池溫度過高影響反應器正常運行的情況,設置冷卻系統(tǒng)來嚴格控制各工藝段的運行水溫。
含鹽量或溶解性固體較髙
滲濾液中含有大M的鈉鹽、鉀鹽、鈣鹽、鎂鹽等,并多以氯化物和硫酸鹽的形式存在,其鹽濃度(TDS)通常高達l0000mg/L以上,而硬度常常在1000mg/L (以碳酸耗計)以 上。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垃圾滲濾液高堿度和髙硬度的特性,在厭氧罐的進水管路、布 |水管路,厭氧罐底部等位置比較容易結垢,給長時間正常運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由于氮離子具有較高的腐蝕性,高濃度的離子會影響各處理設備的使用壽命。含鹽過高還會導致調試馴化活性污泥的周期過長,會影響生化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此外,由于滲濾液高含鹽量和高硬度的特性,常常造成后續(xù)處理單元膜系統(tǒng)滲透壓過大,膜的濃縮液側容易結晶,造成產水率過低和膜壽命下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