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韓國專利申請
韓國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需要提交的文件以及注意事項。
一、韓國發(fā)明專利
韓國發(fā)明專利權的保護期限,從登記之日開始到“從申請日起20年之日”為止。關于農i藥或醫(yī)i藥,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延長保護,最多延長5年。采用審查制度,自申請日起5年內向韓國政府請求實質審查,請求實審之日起25個月內審查;
二、韓國實用新型專利
韓國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期限,從登記之日開始到“從申請日起10年之日”為止。采用注冊登記制度,向韓國政府提出申請后約3-6個月可領證。
三、韓國外觀設計專利
韓國外觀設計專利權于授權登記日起生效,截止于登記之日起15年。韓國政府對外觀設計專利審查采用外觀設計審查登記制度和對一些特定物品的外觀設計無審查登記制度并行的方法。
韓國外觀設計專利無審查申請的對象物品
-B1(衣物);
-C1(床單、地板席子、帷幕);
-F3(辦公用紙、印刷品);
-F4(包裝紙、包裝容器);
-M1(紡織物等)。
四、韓國專利申請所需材料
1、委托書;
2、委托指示函、包括以下信息:申請人姓名(名稱)及地址(中英文);發(fā)明人姓名及地址(中英文);申請專利的類別;申請國別;原申請日、申請?zhí)枴⑸暾垖@悇e;是否要求優(yōu)先權;是否在申請同時提出實質審查請求等;
3、原中國專利申請的請求書、受理通知書、原專利申請文件(包括說明書、權利要求書、附圖及摘要);
4、現有技術資料(申請人所知的與
對比巴黎公約和PCT操作流程可知,兩種途徑操作流程中A步驟是完全相同的,由此產生的費用也相同(約幾千人民i幣); C步驟在操作的時間和手續(xù)上略有差別,但在希望獲得保護的國家對該項專利申請進行審查方面是相同的,由此產生的費用也大致相同(各國收費不同,平均每個國家大約是5萬元左右人民i幣)。另外,通過PCT途徑向其他國家提交專利申請在操作流程上比通過巴黎公約途徑多了一個步驟B,步驟B所產生的費用主要包括PCT國際費、檢索費、傳送費以及初步審查費,大約合計1至2萬元人民i幣。由此看來,通過PCT途徑比通過巴黎公約途徑多花了1至2萬元人民i幣。但是,這多花的費用是不是物有所值,什么情況下該花,什么情況下不該花,下面進行進一步分析。
一項專利要向外國提交專利申請,選擇巴黎公約或者PCT中的哪種途徑主要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所提供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類型。
我國專利法規(guī)定了三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類型:發(fā)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巴黎公約可以受理這三種類型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PCT只能受理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如果企業(yè)要在外國申請外觀設計的專利保護,則只能選擇巴黎公約這一種申請途徑。
2、申請專利目標國的數量和申請人資金狀況。
由于通過巴黎公約途徑,需要在12個月內完成向各個目標國提交專利申請以及翻譯等工作,相應地,也要繳納A、B、C步驟所產生的全部費用。根據前面介紹可知,C步驟所產生的費用相對其他步驟而言是巨大的,如果目標國家數目較多,C驟所產生的費用將更加龐大。例如,目標國為10個,那么,C步驟所產生的費用大約合計50多萬元人民i幣。由此可知,當目標國數目較多時,申請人需要在短時間(12個月)內支付相當多的費用。而通過PCT途徑,在臨近30個月的時候才需要支付C步驟所產生的費用,在12個月內只需支付A和B步驟所產生的費用。由此可見,對于目標國數目較多、申請人當前資金又不十分充足的情況,選擇PCT途徑更適合一些。另外,采用PCT途徑C步驟費用的支付時間可以推遲到30個月左右,而非巴黎公約規(guī)定的12月,而推遲支付的C步驟費用在推遲的這段時間內為申請人所帶來的利息已經接近于B步驟的費用了,因此,表面上看來,PCT途徑比巴黎公約途徑多支付了B步驟費用,但如果考慮C步驟利息的話,實質上并沒有多支付。
3、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獲得外國保護的時間
通過巴黎公約途徑,專利申請在12個月之內就進入了目標國的國家階段審查,因此,相對于PCT大約30個月進入目標國而言,巴黎公約專利申請接受實質性審查以及獲得授權的時間通常會早很多。因此,如果申請人希望發(fā)明創(chuàng)造盡快進入國際市場,并且對該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價值比較有把握,則適宜通過巴黎公約途徑直接向目標國提交專利申請。
相反,如果申請人對自身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價值把握不大,而且該發(fā)明創(chuàng)造涉及的產品并不急于進入國際市場,那么,就適宜通過PCT途徑向目標國提交專利申請。因為通過PCT途徑,在真正進入目標國的國家階段之前,可以根據B步驟所述的國際階段中的國際檢索以及國際初審對專利申請的創(chuàng)造性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如果B步驟的國際檢索和國際初審階段就得出發(fā)明創(chuàng)造沒有創(chuàng)造性,即使進入國家階段也很有可能不被授予專利,那么申請人就應該慎重考慮是否還繼續(xù)進行國家階段,以防止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再者,申請人可以通過國際階段出具的檢索報告和初審報告對專利申請報告進行修改,這個階段進行修改的話,只要通過中國國內的代理機構即可。如果進入了國家階段,那么修改專利申請報告就必須通過目標國的代理機構,花費比國內要高很多。
4、目標國是否確定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一項專利產品的潛在國際市場不可能很快就確定下來,開始認為產品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比較會有市場,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后往往會覺得發(fā)展中國家才是產品最i大的需求方。通過巴黎公約途徑,必須在12個月內就確定出目標國,而PCT卻可以延長至30個月。所以,對于在短時間內就能確定潛在市場國家的專利產品,可以通過巴黎公約申請。但在短時間內無法確定目標國的話,PCT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PCT公約能避免由于時間緊張而盲目選擇目標國,為申請人爭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PCT是專利合作條約的簡稱,是專利領域進行合作的一個國際性條約。截止到2005年3月1日,已有126個國家加入了該條約。
一、PCT途徑:
PCT國際階段和PCT國內階段。
1.國際階段:
自優(yōu)先權日起12個月內直接向中國國家知i識產權局提交一份用中文或英文撰寫的申請
(1)受理專利申請和對專利進行形式審查;
(2)國際檢索;
(3)國際初步審查。
2.國內階段:申請人自優(yōu)先權日起30個月內向欲獲得專利的多個國家專利局提交申請的譯文,并繳納相應的費,相關PCT成員國審查決定PCT專利申請是否能獲得該國的專利。
反仿i冒貿易協議
《反仿i冒貿易協議》是旨在建立知識產權執(zhí)行方面國際標準的多邊協定。自愿加入的國家將建立一個國際法律框架,并建立一個國際機構以外的理事機構。該協定由日本發(fā)起,并獲得各大行業(yè)巨頭的支持。協定已于2011年底被多個發(fā)達國家簽署。從國際法的角度,ACTA的性質是多邊協定、政府間協定和任擇性協定。
作為多邊協定,ACTA的簽署國會為了履行ACTA的規(guī)定而修改國內法。基于修改后的國內法,該國可能在嗣后簽訂雙邊協定時對貿易伙伴提出同樣的要求。因此,在這樣的“多邊協定-國內法-雙邊協定”的聯動機制下,ACTA的內容可能會間接滲透到非成員國。ACTA的加入是任意的。不過目前參與談判和加入的成員都是一些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較高的發(fā)達國家以及和這些發(fā)達國家簽署過自由貿易協定的發(fā)展中國家。ACTA的談判方希望和期待有更多的國家包括它們認為假冒和盜版比較嚴重的發(fā)展中國家加入,從而提高全球知識產權執(zhí)i法的水平。
ACTA在推出后也被廣泛批評為限制人權、隱私權與言論自由的協議,并且在歐洲多處掀起了抗i議。歐盟負責研究ACTA的專員也提出辭職并參與了抗i議活動 。反對者指出ACTA幕后的組織試圖以封鎖政治敏感的網站為誘餌換取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