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古代普通的民間建筑也離不開風水的點綴作用。古代村落大多位于山林之間的開闊地帶,而大多數的古代村落都應該有一片獨1特的“后山”。在后山之上,我們常常會發(fā)現山巔之處會后是亭、塔的設計——這正是風水學中暗合的“文筆峰”格局,寓意當地的文運昌盛。因為大多數山川在頂點之處的地勢會稍顯平坦,這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選擇修建亭、塔,正好彌補了這點小小的缺憾;另外,凡是有“文筆峰”的村子,村前正面對著“文筆峰的空地必然要修建一處人工池,也被稱為“硯池”,這也是風水美學在古代建筑中點睛之筆的精髓之處。常見的民居也大都遵循風水,例如古代家宅中,堂屋居中以及偏屋和閣樓亭臺的位置設置選擇都遵循一定的守則,這樣的設計既暗合風水,也符合人類建筑1美學的欣賞特點。
歇山頂
歇山頂又稱九脊頂,除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正脊的前后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歇山頂主要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廡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級上僅次于重檐廡殿頂。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1門、太和門、保和殿、乾清宮等均為此種形式。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頂(單檐)。
屋面的等級
di一等級:重檐廡殿。廡殿是一種屋頂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并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的建筑,廡殿在宮殿廟宇中級別高,若加重檐則為尊貴,用于皇宮、宙宇的主殿,如北京故宮太和殿、乾清官等。
第二等級:重檐歇山。歇山是廡殿和懸山相交而成的屋頂結構,它是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組成,又名九脊殿。歇山若加上重檐,級別也十分高。
第三等級:單檐廡殿頂。(如故宮弘義閣,華英殿)
第四等級:單檐歇山頂。(如故宮東西六宮)
第五等級:懸山頂。它有兩面坡,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懸出山墻外。(如故宮保和殿兩廡)
第六等級:硬山頂。屋頂兩面坡,但不懸出山墻外。(如故宮保和殿兩廡)
第七等級:四角攢尖頂。屋頂陡,無正脊,幾條垂脊交于頂,其上為寶頂,如故宮中和殿即是。
第八等級:孟(1u)頂。平頂四周加一圈外沿。
第九等級:卷棚頂。兩面坡相交處成弧形曲面,無明顯正脊,廟宇祠堂享殿前多為卷棚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