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若選用的模具材料質量低下,其淬透性、韌性、耐磨性、熱處理穩(wěn)定性差,模具硬度不足,脫模時模具表面被壓鑄合金擠壓變形,或型芯彎曲變形,增大了模具對鑄件的脫模阻力,很容易因先天不足出現模具表面裂紋及焊合等缺陷,直接導致粘模。目前,對粘模現象形成機理的研究尚處于定性分析階段,不同的合金材料呈現出不同的粘模傾向性。鑄件粘模部位,往往呈現表面粗糙、脫皮或缺料等拉模痕跡,粘合嚴重的情況下鑄件會被撕裂破損。模具型腔表面會粘附一層壓鑄合金,顏色泛白。
以前用來降低模具粘鋁的石墨脫模劑,由于對環(huán)境的影響現在已經不再采用。用一般礦物油制備的水基脫模劑,為非極性烴類有機化合物(CnH2n 1)。脫模劑的機理是在鑄件和模具之間形成一層防護膜,同時防止鋁合金液與模具表面直接接觸。這就要求脫模劑要有足夠的強度來承受鋁合金液的分離與沖擊。模具表面的溫度一般控制在合金澆注溫度的35%~45%,以便脫模劑能充分吸附在模具表面上,對模具起到防護作用。
壓鑄生產的核心是合金熔煉與模具的質量。不同原子的結合能力不同,不同成分合金呈現出不同的粘模傾向性,故選擇適當的模具材料和脫模劑配方,可很大限度減少鑄件與模具的粘著。在防范和處理粘模的所有因素中,選擇的模具材料是基礎,模具設計加工與規(guī)范的熱處理是關鍵,使用過程中及時有效地維護、保養(yǎng)是主要途徑。出現粘模,經常會出現執(zhí)行壓鑄工藝方與模具制造方互相指責,這可以理解,因為誘發(fā)粘模的因素多種多樣,一時難以準確判斷。但無論如何,本征落在了模具上,因此對已出現粘模的模具,首先應注意從模具本身分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