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空調】拯救了我們的生命,被稱為“二十世紀全球發(fā)明之一”發(fā)明空調的人名叫威利斯·開利,生于1876年,在1950年去世。威利斯●開利是美國工程師及發(fā)明家,是現(xiàn)代空調系統(tǒng)的發(fā)明者,開利空調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因其對空調行業(yè)的巨大貢獻,被后人譽為“空調”。威利斯·開利在1876年11月26日生于紐約州伊利湖畔的小鎮(zhèn)安哥拉,他父親杜安經營著一個農場,他母親伊麗莎白則常常為農場維修鐘表、縫紉機以及家用器具,他自小受其母親的教育和培養(yǎng),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夢想長大后成為一個偉大的工程師。1901年,他獲得了康乃爾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的碩士。將室內機通電后,如果室內機沒有開機,則應先對電源插座的供電電壓交流220V進行檢測。1902年,他到了一間制作暖氣機、風箱及排風機的公司 - 水牛城鍛造公司的研發(fā)部工作,擔任采暖工程師,薪資僅每周10美元。開利由此不斷得改良他的裝置,并在一次霧天等火車的時候受到啟發(fā),深刻理解了溫度,濕度和的關系。開利所改良的空氣調節(jié)裝置使用盤管并可以降低濕度達55%,1906年,此項發(fā)明得到了其人生中的個,并被后人稱為“空調”。受國家顧問委托,開發(fā)了模擬極地氣候的空調裝置用于飛機的測試,因為其在此方面的成就,曾6次獲得和的“E”,開利對美國發(fā)展的貢獻被稱為“偉大的工程成就”1924年,他成功地將空調從單一的工業(yè)使用而同時運用于民用上,公司初的幾個客戶包含了麥迪遜廣場花園,美國國會的會議廳和美國眾議院,還有。改革開放以來,空調技術漸漸地引進了中國。隨后,屬于我們夏天的美好生活就此拉開序幕
搬家時讓人苦惱的莫過于拆裝空調,空調是一種“半成品”,如果拆的過程不正確或者是不到位,后期會導致空調制冷不足的問題,影響使用效果的同時還容易縮短空調的使用壽命,下面我們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移機,都必須把空調器中的制冷劑收集到室外機中去。拆機前應啟動空凋器,可用遙控器設定制冷狀態(tài),待壓縮機運轉5-10分鐘,制冷狀態(tài)正常后,用扳手擰下外機的液體管與氣體管接口上的保帽,關閉高壓管(細)的截止閥門,一分鐘后管外表結露,立即關閉低壓管(粗)截止閥門,同的迅速關機,拔下電源插頭,用扳手擰緊保險帽,至此回收制冷劑工作完成。(如果是冬季,宜先用溫熱的毛巾蓋住室內機的溫度傳感器探頭,然后控制冷狀態(tài)設定開機。溫度驟降立馬跳過秋天開啟冬季模式,對于很多人來說冬季幸福的事莫過于外面冷風颼颼地吹自己待在屋里取暖,別提有多愜意了,唯有空調不可辜負。)也可采用室內機上的強制啟動按鈕開機,同的觀察室內、外機是否還有其他故障。避免移機后帶來麻煩。
二、拆室內機
制冷劑回收后,可拆卸室內機。用扳手把室內機連接鎖母擰開,用準備好的密封鈉子旋好護住室內機連接接頭的絲紋,防止在搬運中碰壞接頭絲紋;再用十字起拆下控制線。
同時應做標記,避免在安裝時接錯。如果信號線或電源線接錯,會造成外機不運轉,或機器不受控制。內機掛板一般固定的比較牢固,卸起來比較困難;卸完取下掛板,置于平面水泥地再輕輕拍平、校正。
三、拆室外機
拆室外機應由專業(yè)制冷維修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拆卸。擰開外機連接鎖母后,應用住備好的密封鈉子旋好護往外機連接接頭的絲紋。再用扳手松開外機底腳的固定螺絲。拆卸后放下室外機時,繩索吊住,卸放的同時應注意平衡,避免振動、磕碰,并注意安全。
應慢慢捋直室外空調器的接管,用準備好的四個堵頭封住連接管的四個端口,防止空氣中灰塵和水份進入。堵頭上好,后再用塑料袋扎好,盤好以便于搬運。
修空調的時候必須嚴格遵循科學的程序辦事,切忌在情況不清、故障不明、心中無數(shù)時就盲目行動,隨意拆卸。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會使已有的故障擴大化,增大運行成本,縮短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導致設備提前報廢。
海信50變頻空調不制冷的維修
故障現(xiàn)象:海信50變頻空調不制冷.內機運行3分多鐘工作正常,沒有故障代碼,
故障檢測:到外機一看.外風機正常轉動.聽不到壓縮機工作的聲音.拆開看到工作燈沒有規(guī)則的閃動,無法查到故障代碼.測量所有工作電源.都正常.斷電,在路測量模塊的電阻值正常,模塊沒有什么溫度.模塊可能沒有工作.開機測量模塊的輸出電壓,沒有.這時測量模塊的驅動電壓,有一組沒有電壓,查看模塊的驅動腳到cpu輸出腳是通的沒有斷線(這時表筆壓在cpu輸出腳上).這時壓縮機突然起動了.看來這一段有虛焊的地方。此外,當機組安裝空間不足時,中央空調出現(xiàn)問題需要維修的話,維修人員可能需要破壞室內裝修才能進行機體維修。
故障排除:斷電把cpu輸出重新焊接一下(模塊驅動腳細看了沒有問題).電路板恢復原位,開機空調正常。
經驗總結:修空調時不要過分依賴故障代碼,因為每一臺機器都是先有故障,隨后才有代碼的,依賴故障代碼會使我們的思路變得越來越窄,維修過程中我們應根據(jù)故障現(xiàn)象結合機器的工作原理進行分析,才能準確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