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初次相親見面說什么好
很多男生在相親時,總擔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有的人不敢說話,因為性格靦腆;有的人說個不停,因為總想表現自己;還有的人認真的聊天,但說出來的內容讓人生氣。下面告訴大家,初次相親見面應該說什么?
首先,一定不能不斷探究女生的個人信息。雖然你可能對她很好奇,想要了解她,但每個人都會對陌生人有防御心理,這樣做會讓她覺得很不舒服。
另外,這樣做也顯得你沒有誠意,好像只是沒話找話說。也許你并不是因為關心她的個人信息,只是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體現出你是個低價值的人。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選擇一個合適的話題,再慢慢打開話匣子。
1、 現場找話題
如果你們見面的地方是飯店,那么可以聊自己的口味;如果不是,那就聊常見的吃了沒。另外還可以聊天氣,周圍的環(huán)境等,總是要快速找到一個話題進行暖場。
2、 安全的話題
如果你不是個擅長現場找話題的人,那么提前準備話題。比如聊近很火的軟件,熱門的事件等。
你可以說:“近我聽說一件事(熱門事件),你知道嗎?”或者“近我在使用一款軟件,很多人玩的,你知道嗎?”要選擇大家都很關注的話題,而不是自己感興趣的。
3、 對方熟悉的話題
相親前,要提前做好功課,了解對方的喜好。比如她近喜歡看某個電視劇,那么你就提一個關于這部電視劇的問題。熟悉的內容,有利于讓女生產生表達的欲望,這樣她會愿意和你交談??傊x擇一個有實質意義的話題。
所以想要和女生進行深入對話,一定要在談話時加入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氐诫娨晞〉脑掝},你不能只是問對方對這部劇的看法,還應該說出自己的見解,做一個信息交換。
當然在聊天時,要選擇開放性問題,例如不要問女生喜歡吃清淡還是喜歡吃辣,而是問她你喜歡吃什么。
開放性問題,才能更好的展開對話。相應的,你也需要準備多套應對方案,保證無論她回答什么,都能接上話,這樣兩個人才能輕松自如的聊天。
如果你在著裝方面有些拿不準,干凈整潔是要素。
如果有精力選擇服裝款式和發(fā)型,那么偏正式些的日常裝扮會是不錯的選擇。
行為舉止方面呢,女孩子的喜好不能以偏概全,有喜歡爺們一點的,有喜歡斯文一點的,有喜歡幽默,開朗一點的,也有喜歡沉穩(wěn)內斂的。
但爺們不是粗魯,內向不是唯唯諾諾,開朗不是公開場合,大嗓門。
總而言之,男孩兒在保證素質的基礎上,正常的表現自己就好,相親是雙向選擇。
如果一開始就為了迎合對方,而把自己偽裝成完全相反性格的人,相處時間久了,內心有肥力,依然不能長久。
單身男女不論選擇相親還是自由戀愛,都需要彼此相識,接納,包容和適應,并不是選擇了哪種方式就一定能夠成功的走進婚姻的,重要的是把握住合適的人。
相親怎么聊天才不尷尬
1、避免向對方過多兜售自己
過多的家長里短會讓對方感覺你是個情感依賴者,以后一旦遇到不如意,就會找他大吐苦水!在這種心理防御下,很少有人愿意與你深入交往。相反在次見面時,如果你只對個人情況蜻蜓點水,只說個大概,反而能給對方留下神秘感,期待與你下次見面!
2、永遠留給對方說話時間充分尊重他的話語權
社會心理研究發(fā)現,27%的不成功相親都源于一方話多、另一方無語的尷尬局面!在生活中,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也可成為情侶、閨密,或者藍顏知己,但對于次見面而言,雙方并不熟悉,一切從零開始,就該遵守公平的原則。建議你在對話時盡量留給對方說話時間,讓人感覺到你的體貼和平等。
3、眼神集中在對方的“三角區(qū)”游蕩
以對方眉心為頂角,兩顴骨為底角所形成的三角形,被心理學家稱為“焦點關注區(qū)”。與對方說話時,如果你的目光不斷游離于這個“三角區(qū)”,將給人留下被強烈關注、自己成為焦點的感覺,這會讓人對你好感倍增!相反,如果你死死地盯住對方的雙眼看,反而會讓他一開始就產生敵意。
4、快速找到與對方的交集
如果你碰到的人與你的經歷大相徑庭,思維模式截然相反,你找不到共同話題時,就應適當重復對方觀點,以表示自己與他處于同一立場。這樣一來,對方就會產生自我滿足感,對你好感倍增!
5、盡量減少說話時的手勢和口頭語
說話時不經意的手勢和口頭語會透露你的內心感受,如果對方是一個精通心理的人,你的緊張感就會被瞬間抓住,從而喪失一系列的優(yōu)勢和主動。
6、放低自己的強項重視對方的專長
不要只顧滔滔不絕的炫耀自己的強處,這樣會讓對方有壓抑感,你可以對他的愛好和專長多做一些提問,這樣也會激起你們新的話題和交流欲望。
7、切忌談論沉重話題
不要為了促進了解而就一味刨根問底,更不要窮根究底的對那些失戀、分手、失業(yè)等問題充滿好奇,即使你真的好奇,那也請等你們進一步熟悉之后再做詢問。
相親前應該提前了解對方資料,也要和對方交換自己資料,這樣不僅可以讓對方了解你的長處與興趣愛好,也可以了解到對方更多,這也是為后面的相親做鋪墊,如果對方并沒有提供什么資料,也可以在相親介紹人那里多了解對方的信息。
相親后三周,你可以進行深度的交流和聊天。相親后如果雙方都覺得可以,那剩下的就差精神上的了解與溝通了,可以把話題衍生到未來的發(fā)展之類的。如果對方情投意合當然也會有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