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古建筑修繕遵循的原則
古建筑修繕遵循的原則?
古建筑是認知歷史、傳承文明的合理載體,能否將他們保留和繼承,既關乎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也關乎世界文化發(fā)展,在開展古建筑修繕時要留意遵循以下幾個標準:
安全性為主標準
古建筑都有近百年以上的歷史,構件必有不同水平的風化或走閃,查定案時應以房屋建筑是否安全性作為修繕的標準之一。
風格統(tǒng)一標準
古建筑修繕的部位應盡量與原來的風格一致。做到尊重古建筑原來風格、手法、保持古建筑保護。
預防為主標準
古建筑修繕應以預防為主,常常對古建筑開展保養(yǎng)和維修,把積患和隱患消滅在萌芽期狀態(tài)之中。
舊料利用標準
利用舊料不僅可以節(jié)約大量資產(chǎn)。從建筑材料的角度觀察,還可以保留原來房屋建筑的時代特點。
?古建筑工程公司給您講解中國古老而又美麗的古建筑
古建筑工程公司給您講解中國古老而又美麗的古建筑
一、bu達拉宮
bu達拉宮是國際上海拔蕞高,集宮廷、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雄偉修建,也是西藏蕞巨大、蕞無缺的古代宮堡修建群。依山壘砌,群樓堆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據(jù)說源于桑珠孜宗堡),更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
二、西安城墻
西安城墻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劃蕞大、保存蕞無缺的古代城垣,又被稱之為西安明城墻。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概括呈關閉的長方形,周長達13.74千米。
古建筑工程公司給您講解四合院基礎與臺基工程
古建筑工程公司給您講解四合院基礎與臺基工程
1.放線、挖槽
在施工場所做到三通一平之后,首先要依據(jù)規(guī)劃圖紙確認的修建位置、墻體、柱網(wǎng)軸線尺寸放線,并定出標高,以便依據(jù)軸線和標高確認墻體位置和基槽寬度、深度,然后挖槽。
一般四合院屬民間工程,小式做法,基槽多采納溝槽方式,溝槽一般為墻體寬的2倍以上。基槽深度應按規(guī)劃要求,并應在冰凍線以下。
2.常見的根底做法及施工程序
四合院常見的根底做法及施工程序如下。
(1)素土夯實 傳統(tǒng)做法是用大 拍底一遍~兩遍,現(xiàn)代做法是用機器夯實。
(2)打灰土 一般民居的根底灰土份額為3:7,即三成白灰,七成黃土,攪拌均勻,在槽內(nèi)虛鋪7寸(約22cm),耙平,先用人工踩1遍~2遍,稱為“納虛踩盤”,然后用夯土筑打。傳統(tǒng)筑打方式有“行頭夯”(又稱“筑銀錠”)、“行余夯”(又稱“充溝”或“剁梗”)、“ye邊”(沖打溝槽邊角處),然后用鐵鍬鏟平。這種夯打稱為“旱活”,可重復1次到3次。為使灰土密實,在“旱活”之后還要“落水”,又稱“漫水活”,即用水將灰土洇濕,水量控制在將蕞底層的灰土洇濕為度,判斷辦法是“冬見霜”、“夏看幫”。即冬季看灰土表層結霜,夏天槽幫旁邊面洇濕高度相當灰土厚的2倍~3倍。“落水”一般在晚上進行。第二天在筑打之前為防灰土粘夯底,應先撒磚面灰一層,稱為“撒查子”,然后再進一步夯打密實。根底灰土一般為1步~3步,每步均按以上程序進行?,F(xiàn)代做法也常在基槽夯實后打灰土,或打素混凝土墊層。
(3)砌磉墩掐欄土 傳統(tǒng)根底多為獨立根底,支撐柱頂?shù)莫毩⒏追Q為“磉墩”。磉墩之間的墻稱為“欄土”。它是為欄檔回填用的,一般不與磉墩連接。
(4)擺放柱頂石 磉墩砌至必定高度(室內(nèi)地平高度減去柱頂石鼓鏡以下部分),即可在上面擺放柱頂石。擺放柱頂石時要注意,柱頂石上面的十字中線要與柱網(wǎng)軸線相對,外圈柱子必定要加出側腳尺寸,柱頂石頂面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