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水泥塑石假山的制作步驟
水泥塑石假山即是指混凝土、玻璃鋼、有機樹脂等現(xiàn)代材料和石灰、磚、水泥等非石材料經(jīng)人工塑造而成的假山。塑山與塑石可節(jié)省采石運石工序,造型不受石材限制,體量可大可小。
水泥塑石假山的制作步驟:主龍骨搭建,所用材料大小應根據(jù)假山大小需要,一般是角鋼、槽鋼之類,如果需要的話,搭建主龍骨的過程應同時搭建腳手架,這個過程要做到整體承重及搖擺的承受能力,要牢;搭建副龍骨,此時用6.5#線材(鋼筋)把假山的基本形焊出來,這個過程要做出基本的起伏關系;用角鋼加固副龍骨與主龍骨之間的銜接并將主結構進一步加固;用線材將造型加密細分至15cm左右見方的網(wǎng)格狀;將龍骨做好防銹處理;用鍍鋅鐵絲網(wǎng)將鋼架包裹起來,網(wǎng)孔大小大約1cm比較合適,注意除去朝上的面以外盡量不要重疊;用不含砂漿的水泥加入適量的紙巾灰和纖維絲,加水混合后涂抹于鐵絲網(wǎng)表層,這層比較難,容易掉入網(wǎng)孔內(nèi),加入纖維和紙巾灰是為了增強粘性與附著力;待層水泥基本干后,用1:1的水泥砂漿輕輕涂抹于表層,使上一層更堅實牢固;本層稍干后,可以在粉刷一層并做表面細節(jié)或肌理,如果用彩色水泥做這一層的話,以后就可以不用做顏色也行了;完成以后噴涂外墻涂料、顏料做色彩效果;拆腳手架、打掃戰(zhàn)場并撤出現(xiàn)場。
假山的作用
假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它在各個時代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為園林點綴著、裝飾著它的每一部分。中國園林愛好者對山的向往,對疊山理水的追求,造就了中華園林里的一顆璀璨明珠──假山。
在中國,假山早可追溯至秦始皇時,“蘭池坡,即秦之蘭池也,在縣(咸陽)東二十五里。初,始皇引渭水為池,東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為蓬萊山,刻石為鯨魚,長二百丈”。但秦朝的假山稱為“人造真山”也許更合適,它是通過大量勞力,費盡移山填海之力搬過來的山岡,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假山。魏晉時期,假山才逐漸成型,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已成為中國園林里的瑰寶。
假山石材選擇
假山石材選擇:大凡成功的假山作品無不從選石開始的。所謂的選石,除了對堆疊假山的石材種類的選擇之外,還包括對具體山石的大小、造型、紋理、色澤、質(zhì)地等的選擇(相石),由于假山的堆疊不可能找到與圖紙設計相一致的對應單石,因此相石掇山是假山作品成功的關鍵因素。并非所有的山石都可堆疊假山,故從事假山之業(yè)者,必先深諳石性。一般傳統(tǒng)所選的假山石料多以層積巖為主,綜觀江南地區(qū)的園林假山,尤以太湖石假山和黃石假山 為多。其他如產(chǎn)于廣東英德的英石、江蘇常州一帶的斧劈石、安徽宣城、寧國一帶的宣石等也常用于假而成山,但一般規(guī)模較小。如揚州個園的冬山即以宣石堆疊而 成,其石色潔白,遠遠望去,儼然似積雪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