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佛山市南海拓工鋼絲繩索具有限公司——排柵用316不銹鋼鋼絲繩
受力方式,鋼絲繩的力作用于扣體上,這極容易造成卸扣變形,從而使吊物脫落(因試驗工具有限,無法展示將卸扣終拉變形的畫面)。
受力方式,在提拉鋼絲繩的過程中,鋼絲繩作用在卸扣銷軸上的摩擦力極容易將銷軸轉出,從而使吊物脫落而發(fā)生危險。
受力方式,銷軸在固定端,起吊過程不產生轉動,很好保證卸扣連接的緊固,所以是正確的。
用卡環(huán)把吊索卡出一個繩圏,再用繩圈捆綁起吊重物的方法。采用卡繩捆綁法時,一般是把捆綁繩從重物下面穿過,然后再用卡把繩頭和繩子中段卡接起來,繩子的中段在卡環(huán)中可以自由竄動,當捆綁繩受力之后,繩圈在捆綁點處對重物有一束緊的力,當重物達到垂直的程度后,捆綁繩在重物的表面就不會滑繩。
一種將吊索的繩頭和吊環(huán)上的吊環(huán)、吊耳用卡環(huán)連接起來用于起吊的方法。這是一種常用于吊耳或吊環(huán)的裝置,重物的綁扎,根據重物上i吊耳或吊環(huán)的數量,采用相應的卡點。
佛山南海拓工——排柵用316不銹鋼鋼絲繩
更換吊車鋼絲繩的程序如下:
1.將新的鋼絲繩(連同纏繞鋼絲繩的繩盤)運到起重機下面,放到能使繩盤轉動的支架上。
⒉.吊車把吊鉤落下,將它平穩(wěn)、牢靠地放在已準備好的支架(或平坦的地面)上,使滑輪垂直向上。3.把卷筒上的吊車鋼絲繩繼續(xù)放完,并使壓板停在便于伸扳手的位置。
4.用扳手松開l舊鋼絲繩—端的壓板,并將此繩端放到地面。
5.吊車用直徑1-2Mm鐵絲扎好新舊兩個鋼絲繩的繩頭(綁扎長度為鋼絲繩直徑的2倍)﹔然后把新舊繩頭對在一起;在用直徑1毫米左右的細鐵絲,在對接的兩個繩頭之間穿越5-8次;后用細鐵絲把對接處平整地纏緊,以免通過滑輪時受阻。這時新、l舊繩已連接成為一根了。
6.開動起升機構,用舊繩帶新繩,將舊繩卷到卷筒上。當新舊繩接頭處卷到卷筒時停車,松開接頭,把新繩暫時綁到小車合適地方。然后開車把舊繩全部放至地面(邊放邊卷好待運)。
7.用另外的提物繩子,把新鋼絲繩另一端提到卷筒處;然后把新鋼絲繩兩端用壓板分別固定在卷筒上。
8.吊車開動提升機構,纏繞新鋼絲繩,起升吊鉤。全部更換工作完成。纏繞新鋼絲繩時,小車上要有人觀察纏繞情況,觀察人員必須特別注意安全。
以上更換吊車鋼絲繩流程,具有節(jié)省人力、節(jié)省時間,新鋼絲繩不扭結、不粘砂粒和安全等優(yōu)點
不銹鋼鋼絲繩材質分類
不銹鋼鋼絲繩材料符合中國GB、日本JIS等標準。自動車床材料,研磨棒料。化學成份充足,尺寸標準,表面光潔度好,公差可達到±0.1mm。
材質有:SUS310s (OCr25Ni20),316(0Cr18Ni12Mo2),316L(00Cr17Ni14Mo2) ,
316F,304F,303CU,321(0Cr18Ni9Ti),321L,902,904,904L2205,416,431,301,302,303(0Y1Cr18Ni9),304(0Cr18Ni9),304L(OCr19Ni19),310,314,202,410,420,430等
鋼絲繩繩芯分類
鋼絲繩的繩芯是被繩股所纏繞的撓性芯棒,起到支撐和固定繩股的作用,并可以儲存潤滑油,增加鋼絲繩的撓性。根據適用場合不同,分為以下幾種:
1.金屬芯:用軟鋼絲制成,可耐高溫并能承受較大的擠壓應力,繞行較差,適用于高溫或多層纏繞的場合。⒉有機芯:通常用浸透潤滑油的麻繩制成,也有棉芯。因其,故不能適用于高溫場合。
3.石棉芯:用石棉制成,可耐高溫。
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訂購合適的鋼絲繩。
鋼絲繩潤滑劑具有以下的性能
1)能粘附在鋼絲繩上,不會被輕易擦掉,并在溫度變化時不影響潤滑效果。這種粘附性能還對防止卷揚鼓輪打滑有一定作用,特別對提升纜繩的附著摩擦力起重要的作用。
2)良好的初期流動和滲透能力,能迅速滲入扭繩內部以及襯芯進行潤滑和防銹,并防止細菌在纖維上滋生。3)較高的油膜強度,能在極重載荷下抵抗相互接觸鋼絲之間存在的極高壓力??狗纸夂涂棺冑|。
4)涂敷以后,油脂有較高的內聚力,能避免潤滑油的滴落,沒有運動時離心甩失,避免浪費油脂和污染設備。5)不含有引起銹蝕的成分,以致使鋼絲銹蝕。鋼絲繩潤滑油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其銹蝕。
6)自復的能力強,鋼絲繩工作時不斷在彎曲變形,致使其表面油膜也不斷受到擴展或擠壓。這要求油膜較柔和,并有較高溫潤性才不致出現(xiàn)斷裂,即偶斷裂也較易自復。
7)能抵抗沖洗或乳化,有助于在水濕條件下減少潤滑油損失和防止腐蝕和銹蝕。船用鋼絲繩常須鍍鋅防銹。油田鉆井設備的鋼絲繩常受化學侵蝕,故其潤滑用油必須能抵抗這種侵蝕。
8)如用溶劑稀釋以潤滑油形態(tài)以進行噴涂,則在溶劑蒸發(fā)之后,潤滑油應能迅速粘著并抵抗流失。9)如為固脂形態(tài)而必須加熱使用時,則在涂敷后,應能固化,以提供光滑而均勻的膜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