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地埋一體化污水處理無人機報價水資源再生利用研究中,人們十分關注各種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去除的問題。水中的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是指尺寸小于lum的細微顆粒,其組成極其復雜,如各種微細的黏土礦物質、合成有機物、腐殖質、油類和藻類物質等,微細黏土礦物作為一種吸附力較強的載體,表面常吸附著有毒重金屬離子、有機污染物、病原細菌等污染物,而天然水體中的腐殖質、藻類物質等,在水凈化處理的氯消毒過程中,可與氯形成氯代烴類致癌物,這些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的存在不僅對人體健康具有直接或潛在的危害作用,而且嚴重惡化水質條件,增加水處理難度,如在城市廢水的常規(guī)處理過程中,造成沉淀池絮體上浮、濾池易穿透,導致出水水質下降、運行費用增加等困難。而目前采用的傳統常規(guī)處理工藝無法有效去除水中這些納微米級污染物,一些深度處理技術如超濾膜、反滲透等又由于投資及費用昂貴,難以得到廣泛應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發(fā)展新型、、經濟的水處理技術。
制藥廢水,采用氣浮 水解 好氧工藝,近進水濃度高出設計值的好幾倍,出水一直渾濁,COD超。為了快速出水清澈,能不能在曝氣池(好氧池)加絮凝劑PAC強制沉淀?還是排泥?降低DO值?
回答:
1、加強曝氣,而不是降低DO;
2、停止排泥(系統恢復前),而不可加大排泥;
3、投加絮凝劑的話,短期可以(2天內),不可長期投加,一般改善也就30%左右的效果。
4、請降低回流比。
一食品廢水處理工程,工藝流程為隔油沉渣池--調節(jié)池--初沉池(內置蜂窩斜管填料)--一級接觸氧化池--二級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內置蜂窩斜管填料)--出水;設計時處理能力10m3/h。該工程現進入調試階段,調試過程中遇到初沉池沉淀效果好,一級接觸氧化池也不錯,但到了二級接觸氧化池和二沉池水質變黑,今采取加大曝氣量和加大二沉池污泥回流比等措施,但效果欠佳。應該怎么解決?
回答:
還是處理水不連續(xù),停留時間或靜止時間過長所致。未說明進水COD所以也不能判斷是進水負荷過高所致與否。
COD大概200-300mg/l,數有200mg/l以下的,我們這里的曝氣設備總是故障,只能是污泥濃度下來以后溶解氧自己往上升了,那樣要污泥濃度達到多少?溶氧值到多少才能增加進水呢?昨天沒有排泥,今天沉淀池出水中的污泥絮體很多,整個出水都是混濁的狀態(tài)了,怎么調節(jié)一下呢?
1、按照你的進水COD濃度來說,之前維持10000的污泥濃度,顯然是過高了,這樣的后果就是活性污泥內無效成分多,抗沖擊符合能力低,出水漂浮顆粒多。
2、后期你降低了污泥濃度,原來為此的相對平衡被打破,效率出現波動也就正常的。加之水溫降低,處理效率就會進一步降低,我想維持目前的污泥濃度一段時間,微生物的會調整新的平衡,而后就會趨于正常了。但后期,還是要注意排泥的問題。不要控制過高的污泥濃度。
3、溶解氧的話,冬季來說,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