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免洗洗手液成分可大致分為兩類
免洗洗手液根據(jù)成分可大致分為兩類:(1) 含酒精類:主要成分為酒精,含量在55%~70%之間。通過酒精快速殺滅手上細菌。目前市面上的免洗洗手液通常含酒精在75%左右,能夠有效殺菌,同時含有甘油或其他護膚成分,可避免造成酒精揮發(fā)快,帶走水分,長期使用容易使手部皮膚干燥、粗糙等問題。(2) 不含酒精類:多為苯扎氯銨等,代替酒精殺菌。它雖然殺菌效果好,但在洗手液中有用量限制,濃度不得高于0.1%。因為高濃度的苯扎氯銨對人體有害,對皮膚與粘膜有一定的刺激與腐蝕。
75%酒精洗手液比較適合普通家庭使用,常備一瓶有助家人身體健康。洗手液大多流行于非典之后。洗手液采用"壓泵取用,防止"的使用方式,推出市場后,肥皂、香皂淡出我們的生活。但普通洗手液的效果是幫我清洗看得見的污垢,不能做到完全的抗菌抑菌。很多機構(gòu)通過實驗表明,對洗手手法、洗手時間、不同的洗手液進行不同實驗,表明,洗手的手法和洗手的時間比選用的洗手液更關鍵和重要。
商品名稱中的““抑菌”可不是隨便叫的
如今市面上洗手液大都宣傳自帶有抑菌功效,但有不少是魚目混珠,還有一些的,在疫情期間尤其多??瓷唐访Q包裝上的商品名,如選購/抑菌類型的洗手液,在其商品名要帶有“”或“抑菌”,即明確自身商品名上是“XX抑菌洗手液”或“XXXXX”。當然,商品名稱中的“”、“抑菌”可不是隨便就能叫的,需要有相關功效和批文才行。
洗手液主要用來清潔雙手,而在肆時期,一些洗手液的抗/抑菌功能就被圈了出來。目前很多洗手液產(chǎn)品標簽或廣告宣傳中,經(jīng)常會看到”消毒、抗菌、抑菌”等字眼,然而產(chǎn)品是否具備殺菌或抑菌功效,消費者往往無法正確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代表性致病菌有金黃色、大腸。
抗/抑菌類洗手液應符合國家標準GB 19877.1-2005 《特種洗手液》的要求,該標準中明確,抗菌產(chǎn)品的殺菌率應≥90%、抑菌產(chǎn)品的抑菌率應≥50%,作用的除了大腸、金黃色,當產(chǎn)品標明對真菌的作用時,還應包括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