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漢服發(fā)展史,漢服文化
(一) 漢服起源、形成、發(fā)展史(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后17世紀中期)
漢明帝是中國漢服發(fā)展歷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晉書·輿服志》中說明帝采《周官》、《禮記》,更服袞章,天子冠通天而佩玉璽。漢服運動是“漢服文化復興運動”的簡稱,屬于華夏文化復興運動中積極的一部分。漢明帝恢復了自周代滅亡以后被荒廢的冕服制度,漢明帝的“衣冠承周”是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中國人繼思想領域后在衣冠領域的一次文化復興。明帝以后的漢族王朝多延續(xù)周制而有所損益,形成了中國漢服萬世一系的傳承。
?。ǘ?漢服中斷、衰亡史(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2年)
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發(fā)易服等統(tǒng)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直到現(xiàn)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征,現(xiàn)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jié)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明帝以后的漢族王朝多延續(xù)周制而有所損益,形成了中國漢服萬世一系的傳承。
?。ㄈ?漢服光復與復興史(公元1912年--21世紀初)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tǒng)文化中的部分。而成書于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后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余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tǒng)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tǒng)節(jié)日,恢復傳統(tǒng)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tǒng)學說,宣傳傳統(tǒng)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tǒng)漢服并身著漢服進行推廣,漢服迎來了新的復興時期。
漢服的分類,漢服配件分類
因為我們中國經歷了很多朝代更迭,所以每個朝代的服裝都會有所變化,現(xiàn)在流傳的漢服按照朝代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幾大類:漢朝類,魏晉風,唐制,宋制,明制。
一、漢朝的漢服一般以曲裾為主,就是一層一層纏繞的服裝,有正統(tǒng)的形制,注意和影樓的古裝區(qū)別。
二、魏晉風特點一般是交領,大袖,顏色以古樸為主,不會那么華麗麗,比較仙氣。
三、唐制特點是齊胸襦裙,坦領,因為唐代風氣比較開放,所以服裝也比較時尚。
四、宋制特點是比較方便日常,一般可以有齊腰襦裙,宋褲配宋抹,搭個褙子就可以了。
五、明制特點是端莊厚重,非常有儀式感,以交領襖裙為代表。
漢服配件分類:漢服可以按照不同配件分可以分為里衣,上襦,下裙,披風,比甲等等,各個部分又有著很多選擇,比如上襦可以選擇對襟上襦,交領上襦,交領襖,褙子等。大襖(長襖):明代婦女的正式服裝,形制類似男子道袍(但無擺),也有說為宋代褙子發(fā)展而來。下裙可以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馬面裙,宋褲等等,天氣冷了可以搭配披風,比甲,天氣熱了可以穿個半臂等等。
漢服的文化價值
重慶絲錦服裝有限公司是專業(yè)漢服批發(fā)廠家。提供漢服定做,男/女士漢服定制,漢服配飾,漢服童裝等。獨立的設計團隊,擁有自己的生產線,豐富的技術人員,多年漢服生產經驗、量身定制、技術精湛、質量過硬。歡迎來電咨詢!
漢服的文化價值:
1、文化傳承的價值
服飾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和傳播媒介,反映了民俗和制度。人們將生活習俗、審美觀念、色彩愛好,以及文化心態(tài)等,通過服飾鞋帽裝飾等方面的習俗表現(xiàn)出來,同時服飾也體現(xiàn)著人們的觀念與社會制度。
2、藝術美學的價值
服飾除了基本的蔽體御寒的實用功能,更是通過服飾的款式、色彩、質地、衣服上的圖案等美的要素來凸顯人體自身的美,從而使穿戴者與欣賞者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3、國學禮儀的價值
漢服是華夏民族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西周產生祭服后,象征禮儀的冕服制度逐漸形成。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歷史進程中,“禮”在中國古代的統(tǒng)治思想中處于至高無上的位置。
服飾制度成為統(tǒng)治工具的一部分,衣冠服飾被視為“治天下”之道?!包S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蓋取自乾坤”(《周易?系辭下》)指上衣下裳的形制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儒家以此作為推崇周代服飾禮儀制度的依據。
4、科研教育的價值
服飾的形制紋飾表現(xiàn)出外在美,而服飾所蘊含的禮制思想則是其內在的文化美。以服飾形制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和思想,是中國服飾文化獨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