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車刀基本知識
車刀基本知識
一、常用車刀的品種與用途
1、車刀的品種
依據(jù)車刀的不同加工內容,常用的車刀有:外圓車刀、端面車刀、堵截刀、內孔車刀、R刀、螺紋車刀
2、車刀的用途
a)車外圓b)車端面 c)堵截 d)車內孔e)成形面 f) 車螺紋
二、車刀切削部分的組成
點擊檢查源網(wǎng)頁
車刀切削部分是由若干刀面和切削刃組成。
前刀面
主后刀面
副后刀面
a)前刀面 切屑沿著排出的面。
b)后刀面 分主、副后刀面。與加工工件的過渡外表相對的面稱主后刀面;與加工工件的已加工外表相對的面稱副后刀面。
c)主切削刃 前刀面與主后刀面相交部位,承擔首要切削作業(yè)。
d)副切削刃 前刀面與副后刀面相交部位,合作主切削刃參與少量的切削作業(yè)。
e)刀尖 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相交的部位。
點擊檢查源網(wǎng)頁三、確定車刀幾許視點的輔佐平面
切削平面:過切削刃上的某一點,切于工件的過渡外表的平面。
基面:過切削刃上的某一點,垂直于該點切削速度方向的平面。
正交平面:過切削刃上的某一點,一起垂直于切削平面與基面的平面。
四、車刀視點界說、效果、選擇
前角——前刀面與基面之間的夾角。是切削的首要視點,前角越大,刀子就越鋒利,切起來越省力,但前角太大了影響刀刃的強度。
后角——后刀面與切削平面之間的夾角。是為了削減刀具與工件的沖突,后角越大,沖突愈小,但后角過大時則影響刀具的強度。
主偏角——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與刀具進給方向之間的夾角。減小主偏角可增大刀尖的強度,改進散熱長期條件,進步刀具壽數(shù)。
副偏角——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和進給方向之間的夾角。它影響已加工外表的光潔度,并能削減副切削刃與工件的沖突。
刀尖角——主切削刃與副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之間的夾角,它影響刀尖強度及散熱功能。
刃傾角——在切削平面內主刀刃和基面的夾角,它影響切屑的流出方向及刀尖的強度。
圓柱齒輪加工工藝進程常因齒輪的結構形狀、精度等級、出產(chǎn)批量及出產(chǎn)條件不同而選用不同的工藝計劃。下面列出兩個精度要求不同的齒輪典型工藝進程供剖析比較。
一、普通精度齒輪加工工藝剖析
(一)工藝進程剖析
圖9-17所示為一雙聯(lián)齒輪,資料為40Cr,精度為7-6-6級,其加工工藝進程見表9-6。
從表中可見,齒輪加工工藝進程大致要通過如下幾個階段:毛坯熱處理、齒坯加工、齒形加工、齒端加工、齒面熱處理、精基準批改及齒形精加工等。
粗車外圓及端面,留余量1.5~2mm,鉆鏜花鍵底孔至尺度φ30H12
拉花鍵孔
鉗工去毛刺
上芯軸,精車外圓,端面及槽至要求
查驗
滾齒(z=42),留剃余量0.07~0.10 mm
插齒(z=28),留剃余量0.0,4~0.06 mm
倒角(Ⅰ、Ⅱ齒12°牙角)
剃齒(z=42),公法線長度至尺度上限
剃齒(z=28),選用螺旋視點為5°的剃齒刀,剃齒后公法線長度至尺度上限
齒部高頻淬火:G52
推孔
珩齒
總檢入庫
外圓及端面
φ30H12孔及A面
花鍵孔及A面
花鍵孔及B面
花鍵孔及端面
加工的地一階段是齒坯初進入機械加工的階段。因為齒輪的傳動精度主要決定于齒形精度和齒距散布均勻性,而這與切齒時選用的定位基準(孔和端面)的精度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所以,這個階段主要是為下一階段加工齒形準備精基準,使齒的內孔和端面的精度根本到達規(guī)則的技術要求。在這個階段中除了加工出基準外,關于齒形以外的次要表面的加工,也應盡量在這一階段的后期加以完成。
第二階段是齒形的加工。關于不需要淬火的齒輪,一般來說這個階段也就是齒輪的終加工階段,通過這個階段就應當加工出完全契合圖樣要求的齒輪來。關于需要淬硬的齒輪,有必要在這個階段中加工出能滿意齒形的終精加工所要求的齒形精度,所以這個階段的加工是確保齒輪加工精度的要害階段。應予以特別注意。
加工的第三階段是熱處理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主要對齒面的淬火處理,使齒面到達規(guī)則的硬度要求。
加工的終階段是齒形的精加工階段。這個階段的意圖,在于批改齒輪通過淬火后所引起的齒形變形,進一步進步齒形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使之到達終的精度要求。在這個階段中首先應對定位基準面(孔和端面)進行修整,因淬火以后齒輪的內孔和端面均會發(fā)生變形,如果在淬火后直接選用這樣的孔和端面作為基準進行齒形精加工,是很難到達齒輪精度的要求的。以修整過的基準面定位進行齒形精加工,可以使定位經(jīng)確可靠,余量散布也比較均勻,以便到達精加工的意圖。
(二)定位基準的斷定
定位基準的精度對齒形加工精度有直接的影響。軸類齒輪的齒形加工一般挑選鼎尖孔定位,某些大模數(shù)的軸類齒輪多挑選齒輪軸頸和一端面定位。盤套類齒輪的齒形加工常選用兩種定位基準。
1)內孔和端面定位 挑選既是規(guī)劃基準又是丈量和安裝基準的內孔作為定位基準,既契合“基準重合”原則,又能使齒形加工等工序基準一致,只要嚴格操控內孔精度,在專用芯軸上定位時不需要找正。故出產(chǎn)率高,廣泛用于成批出產(chǎn)中。
2)外圓和端面定位 齒坯內孔在通用芯軸上安裝,用找正外圓來決定孔中心方位,故要求齒坯外圓對內孔的徑向跳動要小。因找正功率低,一般用于單件小批出產(chǎn)。
(三)齒端加工
如圖9-18所示,齒輪的齒端加工有倒圓、倒尖、倒棱,和去毛刺等。倒圓、倒尖后的齒輪,沿軸向滑動時容易進入嚙合。倒棱可去除齒端的銳邊,這些銳邊經(jīng)滲碳淬火后很脆,在齒輪傳動中易崩裂。
用銑刀進行齒端倒圓,如圖9-19所示。倒圓時,銑刀在高速旋轉的一起沿圓弧作往復搖擺(每加工一齒往復搖擺一次)。加工完一個齒后工件沿徑向退出,分度后再送進加工下一個齒端。
齒端加工有必要安排在齒輪淬火之前,通常多在滾(插)齒之后。
(四)精基準批改
齒輪淬火后基準孔發(fā)生變形,為確保齒形精加工質量,對基準孔有必要給予批改。
對外徑定心的花鍵孔齒輪,通常用花鍵推刀批改。推孔時要避免歪斜,有的工廠選用加長推刀前引導來避免歪斜,已獲得較好作用。
對圓柱孔齒輪的批改,可選用推孔或磨孔,推孔出產(chǎn)率高,常用于未淬硬齒輪;磨孔精度高,但出產(chǎn)率低,關于整體淬火后內孔變形大硬度高的齒輪,或內孔較大、厚度較薄的齒輪,則以磨孔為宜。
磨孔時一般以齒輪分度圓定心,如圖9-20所示,這樣可使磨孔后的齒圈徑向跳動較小,對以后磨齒或珩齒有利。為進步出產(chǎn)率,有的工廠以金剛鏜替代磨孔也獲得了較好的作用。
二、齒輪加工工藝特色(二)齒輪加工工藝特色
(1)定位基準的精度要求較高
由圖9-21可見,作為定位基準的內孔其尺度精度標示為φ85H5,基準端面的粗糙度較細,為Ra1.6μm,它對基準孔的跳動為0.014mm,這幾項均比一般精度的齒輪要求為高,因此,在齒坯加工中,除了要注意操控端面與內孔的筆直度外,需要留必定的余量進行精加工。精加工孔和端面選用磨削,先以齒輪分度圓和端面作為定位基準磨孔,再以孔為定位基準磨端面,操控端面跳動要求,以確保齒形精加工用的精基準的經(jīng)確度。 (2)齒形精度要求高 圖上標示6-5-5級。為滿意齒形精度要求,其加工計劃應挑選磨齒計劃,即滾(插)齒-齒端加工-高頻淬火-批改基準-磨齒。磨齒精度可達4級,但出產(chǎn)率低。本例齒面熱處理選用高頻淬火,變形較小,故留磨余量可縮小到0.1 mm左右,以進步磨齒功率。
鉸孔加工
1 孔徑增大、差錯大
依據(jù)具體情況恰當減小鉸刀外徑;下降切削速度;恰當調整進給量或削減加工余量;恰當減小主偏角;校直或報廢曲折的不能用的鉸刀;用油石細心修整到合格;操控擺差在允許的范圍內;挑選冷卻性能較好的切削液;安裝鉸刀前必須將鉸刀錐柄及機床主軸錐孔內部油污擦凈,錐面有磕碰處用油石修光;修磨鉸刀扁尾;調整或替換主軸軸承;重新調整浮動卡頭,并調整同軸度。
2 孔徑縮小
替換鉸刀外徑尺度;恰當進步切削速度;恰當下降進給量;恰當增大主偏角;挑選潤滑性能好的油性切削液;定時互換鉸刀,正確刃磨鉸刀切削部分;規(guī)劃鉸刀尺度時,應考慮上述因素,或依據(jù)實際情況取值;作試驗性切削,取適宜余量,將鉸刀磨尖利。
3 鉸出的內孔不圓
剛性缺乏的鉸刀可選用不等分齒距的鉸刀,鉸刀的安裝應選用剛性聯(lián)接,增大主偏角;選用合格鉸刀,操控預加工工序的孔方位公差;選用不等齒距鉸刀,選用較長、較精細的導向套;選用合格毛坯;選用等齒距鉸刀鉸削較精細的孔時,應對機床主軸空隙進行調整,導向套的合作空隙應要求較高;選用恰當?shù)膴A緊方法,減小夾緊力。
4 孔的內表面有明顯的棱面
減小鉸孔余量;減小切削部分后角;修磨刃帶寬度;挑選合格毛坯;調整機床主軸。
5 內孔表面粗糙度值高
下降切削速度;依據(jù)加工資料挑選切削液;恰當減小主偏角,正確刃磨鉸刀刃口;恰當減小鉸孔余量;進步鉸孔前底孔方位精度與質量或添加鉸孔余量;選用合格鉸刀;修磨刃帶寬度;依據(jù)具體情況削減鉸刀齒數(shù),加大容屑槽空間或選用帶刃傾角的鉸刀,使排屑順利;定時替換鉸刀,刃磨時把磨削區(qū)磨去;鉸刀在刃磨、運用及運送過程中,應采納保護措施,防止碰傷。
6 鉸刀的運用壽命低
依據(jù)加工資料挑選鉸刀資料,可選用硬質合金鉸刀或涂層鉸刀;嚴格操控刃磨切削用量,防止稍傷;常常依據(jù)加工資料正確挑選切削液;常常清除切屑槽內的切屑,用足夠壓力的切削液,通過精磨或研磨到達要求。
7 鉸出的孔方位精度超差
定時替換導向套;加長導向套,進步導向套與鉸刀空隙的合作精度;及時修理機床、調整主軸軸承空隙。
8 鉸刀刀齒崩刃
修正預加工的孔徑尺度;下降資料硬度或改用負前角鉸刀或硬質合金鉸刀;操控擺差在合格范圍內;加大主偏角;注意及時清除切屑或選用帶刃傾角鉸刀;注意刃磨質量。
9 鉸刀柄部折斷
修正預加工的孔徑尺度;修正余量分配,合理挑選切削用量;削減鉸刀齒數(shù),加大容屑空間或將刀齒空隙磨去一齒。
10 鉸孔后的孔中心線不直
添加擴孔或鏜孔工序校正孔;減小主偏角;調整適宜的鉸刀;調換有導向部分或加長切削部分的鉸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