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大棚骨架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在大棚的過程中,大棚骨架的運用是少不了的,一方向它是大棚的整個支撐,讓大棚得以。別的關于大棚的運用來說,也需要大棚骨架的鞏固和安穩(wěn),這樣才能讓其運用更長時刻,不必憂慮遭到風雨等的損壞。
大棚骨架的運用表現(xiàn)在:
大棚骨架將通明的通明的塑料膜支撐開來,讓盡可能多的太陽光輻射進來,以進步土壤和作物等物體溫度,滿意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對溫度的需求。而塑料膜的另一個功效是阻斷棚內(nèi)空氣與外界空氣的直接對流,削減熱量與外界空氣的交流。大棚骨架在大棚建造內(nèi),使空氣的對流在棚內(nèi)循環(huán)往復,熱量很少向外流失。當溫室內(nèi)的熱能收入大于開銷時,溫度會升高,也達到了保溫增溫的作用。這也是人們常說的溫室效應。
大棚頂膜與裙膜有必要分隔掩蓋嗎?
一、為便于通風換氣等管理工作,大棚頂膜與裙膜有必要分隔掩蓋,一般采用三幅式覆膜,即一幅頂棚膜和左右兩頭兩幅裙膜。頂棚膜寬7.5~8.0米,裙膜寬1.2米。先將兩邊的裙膜裝上,用卡槽卡住,再將頂膜蓋上,兩頭用彈簧卡槽卡牢,每個拱架之間用壓膜線(帶)壓住,在頂膜與裙膜交接處要堆疊20~30厘米,將頂膜壓在裙膜外側,頂膜的兩邊可裝上搖膜桿,便于撩開頂膜通風換氣。裙膜著地部分要用泥土封壓。大棚掩蓋時應挑選無風氣候進行,避免風吹不利蓋膜或撕壞棚膜,蓋后壓好壓膜帶。
二、大棚放風通氣時,先將頂膜邊向上撩起,溫度再升高時,再將裙膜放下。蓋膜時先將裙膜夾好或系緊,再放下頂膜。撩膜蓋膜按相反次序進行。
三、大棚建好后在大棚四周開挖深溝,下降地下水位,以利于棚內(nèi)蔬菜成長。
棚內(nèi)下挖過深是當前蔬菜大棚建造中的突出問題
雖然蔬菜大棚已經(jīng)普及,也有越來越多的農(nóng)民投身到蔬菜大棚工程建設中,可是因為有些地區(qū)的農(nóng)民專業(yè)知識不夠,把蔬菜大棚建設仿造了地窖建設,棚內(nèi)下挖過深,結果不僅降低了蔬菜的產(chǎn)量及品質(zhì),還造成了不應有的經(jīng)濟損失。
棚內(nèi)下挖過深是當前蔬菜大棚建造中的突出問題之一,有些菜農(nóng)為了追求種菜效益,提高棚內(nèi)建設高度,導致棚室墻體的土方量增加,以為這種行為有利于蔬菜保溫,其實這是不合理的。
這一方面會造成蔬菜大棚前臉處出現(xiàn)較長的遮陰帶,同時也會造成地表的一層生土,有機含量低,土壤有益微生物匱乏,透氣性差,如果不加以改造,當季蔬菜生長必然受影響。
種植蔬菜的棚有大有小,搭建的方式也是有區(qū)別的
種植蔬菜的棚有大有小,搭建的方式也是有區(qū)別的,先來說說蔬菜大棚的搭設,目前已有定型的蔬菜大棚每個棚體的占地面積都在30平方米以上,價錢也比較昂貴,所以種植戶可以自制簡易的蔬菜大棚,供早春和秋、冬培育耐寒花苗使用。
蔬菜大棚由立柱、拱桿、拉桿、壓桿、塑料薄膜和門窗等部分組成,立柱可用團木或10*10厘米粗的鋼筋混凝土柱,埋土的深度為50-60厘米,南北成行。中間兩行高出地面1.8-2米,邊上兩行高出地面1米,立往的頂端自中間兩行向東西兩側逐漸降低,共埋六行。立柱之間的間距不大于2米,并翌立垂直。
然后用12-16毫米直徑的鋼筋彎成拱桿,把它們綁扎在東西向立柱的頂端,作為支撐薄膜的骨架。拱桿綁好后,為了把棚架連成一體,再在立柱頂端向下約30匣米處呈南北向綁上一道鋼筋做拉桿,這時棚體骨架就扎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