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精密磨床在機械加工的運用
精密磨床在機械加工的運用已經是很廣泛了,只能與精密零件相關的基本上都與精密磨床離不開的。尤其是業(yè)內數控磨床更是為了機械加工打破了國際磨床技術水平,開創(chuàng)了良好的新局面。隨著數控磨床技術的成熟,四軸數控磨床也逐漸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場。
四軸數控精密磨床可用于陶瓷、玻璃制品等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且將加工精度由原先的0.001mm以上提高到了0.0001mm,達到了約為一根頭發(fā)絲直徑的1/1000的水平,此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磨 床的技術空白,一舉打破了國際技術對我國技術的。
無心磨床的起源
無心磨削是磨削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在無心磨床上進行的。在機床領域,無心磨床雖然是一種新的類型,單其工作原理早在1853年加工滾針時就采用了,1867年,英國人Heny Dyson首創(chuàng)了一種原始的無心磨床。大約經歷半個世紀之后,在1922年,美國人Cincinati和瑞典一家公司幾乎同時研究成功臺無心磨床,從而使無心磨床發(fā)展的歷史真正開始。因此,采用氣浮、液浮等無靜摩擦效應軸承、導軌、平衡機構成了必然的選擇。
在無心磨床的發(fā)展過程中,其工作圖式經歷了曲折的演變過程。初期無心磨床是單砂輪型的,以砂輪端面或圓周磨削,工件的支承和連續(xù)接觸依靠擋件器、導片和彈簧保證。直到1915年才開始有了托板與導輪。在完成傳統(tǒng)的平面磨削功能外,以磨床的床身、拖板、臺面、磨頭等大件為基礎,可以演變成外圓、曲線、工具、無心等磨床。導輪和托板的出現,使無心磨床的機床設計和磨削工藝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磨削加工的特點
磨削加工,是指利用磨具、磨粒進行加工的總稱,與車、銑加工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1、砂輪表面有大量切削刃(磨粒),其形狀、大小和分布處于不規(guī)則的隨機狀態(tài),參加切削的磨粒數是具體條件而定。
2、每顆磨粒切去切屑厚度很薄,一般只有幾微米,因此加工表面可以獲得很高的精度和很低的表面粗糙度。一般表面粗糙度可以達到Ra0.08~0.05微米,精密磨削可以達到更高,所以磨削常用在精加工工序。
3、磨粒具有一定的脆性。磨粒在磨削力與熱量的作用下會及掉落從而更新其切削刃,這一性質稱為“砂輪的自銳性”。
4、磨削。一般砂輪磨削速度為35m/s左右,約為普通刀具的20倍以上,故可以獲得較高的金屬切除率。同時,磨粒和工件表面產生強烈的摩擦和急劇的塑性變形,所以產生大量的磨削熱。
5、砂輪磨粒硬度高、熱穩(wěn)定性好,不但可以磨鋼材、鑄鐵、銅鋁等材料,還可以磨各
種硬度高的材料,如淬硬鋼、硬質合金、玻璃、陶瓷、石材等。而高硬度材料用一般的車、銑等傳統(tǒng)加工方法很難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