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魚吃商品餌不吃蚯蚓,問題多半出在一個“誘”字想釣魚先得想辦法誘魚,只有把魚誘進窩以后才有機會把它釣起來,蚯蚓和商品餌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恰恰在這個誘字。蚯蚓縱使有百般好,但由于沒有霧化,所以在誘魚上肯定要比商品餌差上一大截。不是所有魚都喜歡霧化,但野釣一般以鯽魚、鲴魚、餐條等中小體型魚為目標魚,而釣這些魚時,霧化好就是能快速誘魚。
蚯蚓不會溶散,只要沒魚吃它就一直在鉤上,而對于很多釣友而言“只要鉤上有餌,就不需要換,甚至不需要頻繁提竿”。本身就不會霧化,你又不經常提竿換餌,那么誘魚速度就慢,很多釣友心里總想著窩料可以誘魚,窩料確實也有一定的誘魚性,但比起一桿桿抽拉餌效果差太多了,野釣多以酒米打窩,而酒米特點是留魚性比較好,誘魚方面比較一般。
如果不是小魚鬧窩很嚴重,一般還是建議整根掛,盡可能保持它的活性,我用的的上鉤方式是“纏繞法”,就是將魚鉤在蚯蚓身上多穿幾次,如果要想它活得久那就是只掛一次。如果你非要掐斷掛鉤,那么建議勤換餌,不要釣了三五條魚依然不換,就算一條都釣不到,在水里泡久了,看上去有點癟掉了、發(fā)白了也應及時換掉。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關于“蚯蚓效果沒有商品餌效果好”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歡迎各位留言評論說出自己的看法。
至于顏色,養(yǎng)殖的蚯蚓大部分都是大平二號,這種蚯蚓基本一年四季全身都是肉紅色。雖然魚兒是,但是從灰度圖譜來說肉紅色比起土色的蚯蚓更容易發(fā)現。挖的蚯蚓大多是灰色或者是淡黑色的,入水后容易和水底的泥巴呈現一個顏色,所以比起養(yǎng)殖的來不太容易發(fā)現,在水質比較好的環(huán)境顏色鮮艷的蚯蚓比較有優(yōu)勢。上面的兩點幾乎都是養(yǎng)殖的蚯蚓,但是事實上野釣釣況復雜,上面的優(yōu)勢只不過是在